快訊

感情破裂?小男友Ian和舊愛若盈約會被直擊 魏如萱今晚電台沒上工

現場飄汽油味!南橫一家五口墜谷失聯 河床見「扭曲車體」深埋土石堆

美經濟前景添陰霾 美股電子盤、台指期夜盤一片綠

日本關稅15%但代價高...台灣恐更慘?伊森分析:日企若能吃到訂單其實不差

美國總統川普。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路透

在台灣關稅即將落地的前夕,伊森相信讀者現在最關心的一定是到底數字會開成甚麼樣子?尤其在韓國談壞、日本搞了一個像是賣國的5500億美元投資案,到底台灣會不會談得更好還是更差?

這點伊森或許無法直接回答,但我們想針對日本這次的前車之鑑,說明一下伊森的看法,同時也詳細分析國際談判與這種雙邊貿易的複雜性是甚麼?

目的自然是「讓讀者有一個觀察台灣關稅談判到底是利多還是利空的觀點」,今天的內容可能會有點複雜,還請讀者們耐著性子讀完,伊森相信一定會有幫助的。

「日本出5,500億美元、卻只拿10%利潤、美國拿90%」是美方(川普與其官員)口中的說法,尚未有正式、雙方一致文件確認;日本官員已澄清細節未定,且資金多為貸款/擔保,談不上那種單純的利潤分帳。

白宮不具名官員也表示,相關條款正在協商中,尚未正式敲定任何書面文件,並暗示目標是讓這支規模5,500億美元的基金按照川普的指示進行投資。

5,500億美元主要透過 JBIC、NEXI 等官方金融機構提供貸款/擔保,美方可以「指定專案」,例如藥品、半導體、關鍵礦物等在美建廠。

有美方官員提到,可能由美國選定某工廠,用日本資金蓋好後出租給營運公司,租金或股權收益再按照 90/10 分配。

看到這裡,讀者可能還是會霧煞煞覺得這不是妥妥的白瞟嗎?接下來讓我們仔細說明實務上來說,這種模式可能的情況是甚麼(謹記現在甚麼都還沒確認,到底日美怎麼簽這個協議,都是白紙一片,川普的發文仍然不具備實質意義)

簡單來說,這其實是典型的「政治收益 vs.財務收益」錯位。

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在投報率來看,確實是日本當金主、利潤卻拿最少,妥妥冤大頭,但在美國啟動全面關稅的壓迫下,若把關稅減免、供應鏈安全、對美國政策影響力、技術准入這些「報酬」加進去,日本是不是妥妥挨打完全沒有「牌」呢?

首先在伊森看來,目前看到的日本出資5500億美元最有可能的資金型態是貸款/擔保,這種錢本來就不是去當股東分紅,最爛就是變成日本方的低利貸款給美國用,在美國企業或是政府不倒閉的情況下,賺取微薄的利息收入。

那如果只能賺微薄的收入,日本談這個deal到底圖甚麼?就是被美國壓著打嗎?

這點伊森很自然地認為就是「yes」,老實說美國政府不搞這套關稅戰,全球自由貿易的規矩不會被挑戰,但如果這是現實,那日本在這套制度下要怎麼做呢?

伊森認為日本政府要的不是賺專案利潤的錢,而是避免全面關稅戰+鎖定關鍵供應鏈席位,簡稱交「保護費」概念。

而不是純投資,讓日本重要的工業與汽車行業在全球車市中保有競爭力,然後透過投資美國換取供應鏈的優先參與權,這才是日本現在最需要的條件。

簡單來說,如果投資專案是「由美國決定、在美國落地」,當然帳面利潤在美國企業,然後美國政府又可以收稅,利潤搞不好真的會談成甚麼九一拆這種爛數字。

但美方只要保證,日本企業可以在這些投資案中把服務、設備或是任何日企可以插手的東西賣進去,甚至優先採用,那日本政府就不算是被壓在地上磨擦。

以下伊森整理了三點日本到底用天價的投資金額買了什麼?

1. 關稅上限鎖定:把汽車、零組件關稅從可能的25%~50% 壓回 15%,對日本車廠、零組件供應鏈是立即優勢,因為現在沒有人比他們更低。

2. 供應鏈錨釘:美國要建藥品、半導體、關鍵礦物產能,日本用金援換「參與資格」未來訂單和優先權。

3. 地緣政治保護傘:在「關稅+國安」的框架下,日本買的是美國的戰略承諾,避免歐洲或是中國這些還在談判的大經濟體拖進去漩渦。

最後,伊森還是要回到我們開頭所提的主標「日本到底是不是被白瞟了?」這點來看,我們拆分成三個情境假設,提供給讀者參考,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為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範本已經呼之欲出,接下來就是看台灣談成什麼樣子了。

1. 樂觀情境:關稅鎖定、專案實際落地,日本企業吃到設備/零件/工程訂單,貸款安全回收→ 值得。

2. 基準情境:關稅上限確實 15%,日本資金多為低息貸款、回收正常但投報率不高;技術交流有限,但至少供應鏈安全→ 勉強划算,算「被小白瞟」。

3. 悲觀情境:美國後續仍用其他名目課稅/制裁;專案延宕、貸款違約率上升;日本國內政治反彈,導致合作半途砍單→ 不值得,被白瞟。

想知道更多產業與經濟趨勢?歡迎訂閱伊森的頻道:投資伊森

◎已獲得投資伊森授權,嚴禁抄襲,違者必定追究。

關稅 美國 日本 川普 半導體

相關新聞

台股下跌108點收23,434點 台積電收1140元下跌20元

台股1日開高走高,早盤以23,318點開出,隨後賴清德總統表示,目前稅率20%僅為暫定,仍持續談判,激勵指數跌幅收斂,終...

對等關稅揭曉後台股跌勢不算太重!分析師曝市場業內資金有信心的3跡象

美國白宮公布台灣對等關稅為20%,衝擊台股信心,1日早盤以23,318.37點開出,下跌224.15點,指數一度下探至2...

鴻海(2317)目標價喊到300!專家試算給出「340」:以後195就是底部了

最近媒體紛紛將鴻海的目標價喊到300元,甚至更高,引起市場熱烈討論,但坦白說,這些喊價往往是為了製造話題居多,為了收視率考量,實際上缺乏基本面的支撐,本夢比居多,所以本文將撇開這些無稽之談,從鴻海基本面數據與營運表現,客觀理性來探討投資價值,回到「本益比」來看。 從營收數字來看,截至2025年6月,鴻海當月營收5,402.36億元,雖然月減12.26%,但年增仍有10.08%。若放大到整個2025年第二季來看,營收更達1兆7,973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超過15%,整體業績穩健向上,代表基本面狀況不錯。

日本關稅15%但代價高...台灣恐更慘?伊森分析:日企若能吃到訂單其實不差

在台灣關稅即將落地的前夕,伊森相信讀者現在最關心的一定是到底數字會開成甚麼樣子?尤其在韓國談壞、日本搞了一個像是賣國的5500億美元投資案,到底台灣會不會談得更好還是更差? 這點伊森或許無法直接回答,但我們想針對日本這次的前車之鑑,說明一下伊森的看法,同時也詳細分析國際談判與這種雙邊貿易的複雜性是甚麼? 目的自然是「讓讀者有一個觀察台灣關稅談判到底是利多還是利空的觀點」,今天的內容可能會有點複雜,還請讀者們耐著性子讀完,伊森相信一定會有幫助的。 「日本出5,500億美元、卻只拿10%利潤、美國拿90%」是美方(川普與其官員)口中的說法,尚未有正式、雙方一致文件確認;日本官員已澄清細節未定,且資金多為貸款/擔保,談不上那種單純的利潤分帳。

美國開獎對台關稅稅率衝擊台股 金管會這麼說

美國對台灣關稅拍板定案為20%,今日衝擊台股,對此金管會對基本面信心喊話指出,今日的韓國、日本、香港股市跌幅均大於台灣,...

台暫時關稅20% 外資賣超台股70億調節台積電日月光

美國公布台灣對等關稅暫時為20%,政府強調非最終目標,後續談判爭取更有利稅率,台股今天震盪下跌108點,收23434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