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泥(1102)迎止跌反彈?搭上中國內需順風車?專家:短期利多已兌現

*原文時間為7月22日。
【文.玩股華安】
亞泥(1102)7月17日除息,每股配發現金股利2.2元,今日(7/22)僅花四個交易日就順利完成填息,並搭上中午財政部公告的反傾銷稅政策利多,盤中氣勢強勁。
然而,聚焦短線填息與題材發酵的同時,也該正視需求萎縮、匯率升值等問題。
匯率升值的兩面刃效應
台幣強升進入「2」字頭,也對亞泥帶來了雙面影響。
正面來看:水泥業仰賴進口LNG與煤炭,美元計價下台幣升值可降低燃料成本,有助於控制生產費用。反面來看:同樣以美元報價的進口水泥成本也同步下降,讓外國競爭者在價格上更具優勢,進而壓縮國產水泥的定價空間與毛利率
也因此,匯率升值雖有助於進口能源,但也會加重水泥廠的價格競爭壓力,讓國產水泥「更難賣」。
反傾銷稅落地,效益有限
今日中午,財政部公告自7月28日起對越南進口卜特蘭水泥與熟料課徵13.59%~23.2%反傾銷稅。雖名義上有利本土廠商,但由於:稅率區間與市場預期一致;若把匯率因素加入進去,未顯著扭轉匯率帶來的價格優勢。
此政策更像是一種「象徵性干預」,對國產水泥的實質保護效益有限。過去亞泥總經理李坤炎曾表示:「希望政府積極推動進口水泥課碳費。」而這項關鍵仍未推動。
台灣市場:預拌混凝土出貨量連兩年下滑,亞泥營收結構中,預拌混凝土為穩定金雞母之一,然而從產業面觀察,今年也難逃壓力。
根據預拌混凝土公會,2025年全台出貨量預估將比去年減少5%上下;包括亞泥、國產建材、台泥三大廠商皆坦言,今年出貨量恐持平或略減;政府打房、房市開工遞延、缺工與工期延長,讓預拌混凝土需求疲弱。
量縮雖伴隨價格相對持穩,但產能利用率下降、固定成本攤提增加,已成壓縮水泥廠整體利潤的無聲殺手,雖中國政策近期整治內捲競爭,去產能有望達30%,亞泥作為兩岸市場佈局的業者,雖中期可能受惠於競爭減緩。
但從過往經驗觀察,中國去產能執行往往受限於地方政府、經濟壓力與需求萎縮的交叉拉扯,且時常出現去產能僅是口號,對台商水泥廠來說,短期仍以保守觀望為主,難以視為立即利多。
填息與政策題材撐起短線,但基本面仍存震盪隱憂
今日亞泥完成除息任務,盤中又獲反傾銷稅消息提振,短線股價氣氛轉佳,吸引部分資金進場。
但這些表面上的利多事件,並未改變實質上的幾項核心問題:匯率升值雖壓低了能源成本,卻也同步強化了進口水泥的價格競爭力,使國產水泥更難維持毛利。
台灣本地混凝土需求自去年以來已連續下滑,開工率降低與缺工問題未解,導致產業持續處於量縮階段。
而中國去產能雖有政策指導,但實務推行仍受限於地方政府與景氣結構,不確定性極高。
在此背景下,雖然傾銷課稅的落實對整體水泥股構成結構性利多,也讓短線跌深的台泥出現反彈契機,但對跌幅相對有限、已成功填息的亞泥來說,股價短期內已反映主要利多,後續恐將陷入短線震盪整理格局。
投資人若有意趁回檔介入,恐怕仍須再觀察營收實際表現與下游需求回穩的時間點。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投資觀點與紀錄,並非建議。申購前自行評估風險,並詳閱公開說明書。※
◎本文獲「玩股網」授權轉載,原文:正式開罰!越南水泥低價傾銷,亞泥(1102)罕見快速完成填權息!還可以追嗎?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