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進入農曆七月 一表看懂買房五大禁忌與解方

8月23日進入今年的民俗月,過去民俗月,買方礙於農曆七月購屋禁忌,不少人會在這段俗稱「民俗月」的期間,避免賞屋、簽約,甚至搬家;不過,21世紀不動產觀察,年輕購屋族對節日禁忌的顧慮已明顯降低,不僅無懼農曆七月進場看屋,還善用這段「人潮錯峰期」享受更充裕的看屋時間,仔細檢視物件真實狀況,將原本被視為淡季的時段,轉化為購屋的黃金機會。
21世紀不動產指出,民俗月期間,由於部分買方暫緩行動,市場看屋人潮相對稀疏。對不介意民俗月的民眾而言,這段時間更能專注觀察細節,與房仲有充分的交流,減少在熱門時段匆忙做決定的壓力,讓市場觀望期=看屋品質更從容。
除了看屋過程更從容,21世紀不動產表示,民俗月購屋還藏有另一層優勢—「生活規劃更有餘裕」。由於習俗上避免在此月搬家,許多家具與家電業者會推出促銷,買家可先購入心儀設備,待民俗月過後再安裝,不僅符合傳統,也能讓裝修進度更加順暢。
21世紀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副理董家菱表示,農曆七月恰逢盛夏與颱風季,雖炎熱潮濕,但天氣是最真實的「檢測工具」,是檢驗物件品質的最佳時機。
董家菱指出,颱風過後的積水痕跡、西曬時的室內溫度、空氣流通度等,都能在此時一覽無遺;「在涼爽季節看屋,有些問題可能被忽略,但在農曆七月的氣候條件下,房屋的隔熱、排水、通風等真實表現無所遁形」。
即便不畏農曆七月,尊重傳統依然能讓看屋過程更安心,房仲業者建議,進門前輕敲門或按電鈴示意,進屋後打開燈光、窗戶與空調,保持室內明亮通風。有信仰的民眾可攜帶平安符、粗鹽或其他避邪小物,做為心靈安定的陪伴。
農曆七月買氣雖相對平淡,但成交關鍵仍在於理性交流與資訊透明。房仲建議,買方與賣方應以物件條件、屋況與需求為討論核心,避免過度表露急迫感或情緒化反應;買賣屋交易上,應建立在尊重彼此立場的基礎,更容易達成讓買賣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董家菱強調,農曆七月並非購屋的絕對禁忌,而是取決於購屋者的心態與準備。「保持尊重、放下過度擔憂,善用時機檢驗房屋,是將民俗月轉化為購屋優勢的關鍵。」對於願意錯開人潮、細心觀察物件的買方而言,把「禁忌化為機會,轉淡季為佳季」,農曆七月或許正是意外的「(智)慧買(房)時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