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間就1間!延壽方案還沒上路 北市買老屋已成主流

政府「老宅延壽」計畫還沒上路,永慶房產集團觀察實價登錄資料指出,老屋已成自住、首購族進場的主流選項,近一年台北市屋齡30年以上的住宅交易占比高達55%,等於每兩間房子交易,就有一間是老屋。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新屋建築規劃較佳,且具耐震結構與現代化公設優勢,但價格也高。相較之下,屋齡超過30年的中古屋價格較低,且多位於成熟發展的市區、交通機能完善,仍是自住、首購族進場的主流選項。
根據永慶統計,台北市12個行政區中,除了內湖區、南港區以外,其餘行政區皆以屋齡30年以上中古屋為交易主力,以全市來看,屋齡30年以上的中古屋整體交易量更是屋齡5年以下新屋的近五倍之多。
其中又以大安區、松山區兩區域差距最大,大安區和松山區屋齡30年以上的交易量占比分別高達69.4%和68.5%。
陳金萍表示,台北市許多屋齡30年以上的中古屋多位於市中心或交通樞紐周邊,所以即便屋齡偏高,仍吸引預算有限但希望入住核心地段的購屋族群。
此外,中古屋可提供彈性較大的格局調整空間,總價相對親民。對首購族而言,比起新屋來說,中古屋「買得起、空間大」的實用性更為重要。
屋齡5年以下的住宅交易占比最高的大同區,陳金萍表示,受惠於西區門戶計畫推動,加上危老、都更案逐步落地,區內新建案供給穩定釋出,也帶動新屋買氣不弱。
雖然大同區整體屋齡偏高,但只要有新案推出,往往因地段成熟、總價相對可接受,吸引在地換屋與首購族進場,讓新屋交易表現脫穎而出。近一年大同區屋齡5年以下住宅的交易占比超過3成,位居北市第一。
比較屋齡30年以上的中古屋和屋齡5年以下的新屋的價格,士林區兩者的價差高達70.6%,位居第一;其次是位於蛋白區的北投區,價差達61.7%。
陳金萍指出,過去士林、北投新案供給稀少,推案多集中於高潛力區段,包括北士科、士林官邸生活圈、天母商圈等,開價基準相對較高。隨著捷運北環段動工、輝達進駐北投帶動產業題材發酵,區內新成屋價格持續攀升。
陳金萍補充,士林北投區域範圍大,有部分區域發展不均的現象,如社子島、陽明山周邊仍因交通與生活機能限制,對新案價格支撐有限,導致價差被進一步拉大。
相較之下,文山區與萬華區的新屋、中古屋價差最小,單坪價格僅相差約20萬元,價差約在三成。
陳金萍分析,兩區多為傳統住宅區,土地開發強度適中,且近年缺乏重大建設或題材加持,新案價格無法拉高太多,因此新屋、中古屋價差收斂。
陳金萍指出,北市在土地取得困難、新屋供給有限下,新案開價節節高升;中古屋則因總價親民與地段優勢,仍為大多數自住型買方的首選。未來隨著政策、利率與通膨環境持續變動,預期買方將更重視「價格可負擔」與實用性,中古屋交易優勢可望持續,新成屋則需仰賴重大建設題材或品牌建商帶動,才能維持買氣。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