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壽國民身心健康調查…長照養老準備 比醫療險重要

經濟日報與台灣人壽共同合作,發表「2025國民身心健康暨金融防詐保險需求」調查發現,針對退休後應該準備多少醫療費用才夠?有近三成的受訪者認為需要200萬至400萬元,比率最高,其次是800萬元以上占25.8%,400萬至600萬則占22.6%。
調查也發現民眾對壽命的期待,並不是人人都希望愈長壽愈好,有高達44.5%民眾,希望壽命在76歲至85歲,希望活到91歲以上的民眾只占15.3%,甚至有15.9%民眾希望活到71歲至75歲。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23歲,其中男性76.94歲、女性83.74歲,平均壽命呈現自北而南遞減的情形,以台北市83.32歲最高。比對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國人對壽命的預期,與平均壽命相當。
衛福部官員表示,針對老年生活的照顧,衛福部已在今年6月19日公布「長期照顧服務申請及給付辦法」修正案,主要是配合預計於2026年施行的「長照十年計畫3.0」政策,這次的修法除了擴大服務對象、優化服務內容,提升長照服務可近性與品質。
高齡化社會,健保、長照甚至整個健康台灣政策承擔更重責任,民眾也關心保費是否很快要調漲。衛福部長邱泰源近日在網路節目上承諾,健保費這一至二年不會調整。
高雄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周明岳表示,國民平均餘命超過80歲應該是一個普遍現象,但是民眾更期待的應該是在平均餘命之內能夠達成「健康的自我照顧生活」。
周明岳表示,為了因應超高齡社會到來,現在健保已經針對提升平均餘命,推動「健康台灣」的願景規劃,提出包含「提升早期癌症篩檢」、「聚焦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及「建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等政策,而國健署近年亦積極推動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健康老化」,包括社區預防及延緩失能方案,期盼能更加落實。
至於退休後的醫療準備多少才足夠?周明岳指出,在現在的健保制度之下,覆蓋率很高,國人壓力並不大,再加上商業保險的保障,200萬至400萬元應是足夠的,他也提醒民眾應重視長照養老方面的準備,在失能之前維持與退休前相當品質的生活,在失能之後有足夠的金錢能夠維持生活照護及負擔醫療費用,因為在現今社會,養老這件事已經比醫療更重要。
台灣人壽副總經理賴玉菁表示,實際上,醫療費用的準備金額並沒有「標準答案」,需視個人健康狀況、家庭支持系統、保險保障內容及醫療習慣而定,建議可以回到個別需求來評估。
民眾若期待有較舒適的醫療品質,建議住院日額保障至少3,000元,實支實付型額度則不低於15萬元;若希望避免突然的疾病影響家庭經濟,則建議癌症及重大疾病險的一次性給付額度不低於100萬元。
長照部分,依衛福部估算,平均照護時間約7.3年,在扣除長照2.0的資源後,估計每月至少還需負擔1萬至1.5萬元才夠。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