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隆發布高雄亞資特區捷報 35家金融業者申請進駐

彭金隆發布高雄亞資特區捷報,35家金融業者申請進駐。記者朱漢崙/攝影
彭金隆發布高雄亞資特區捷報,35家金融業者申請進駐。記者朱漢崙/攝影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上任滿周年,對於金管會積極推動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彭金隆今日在端午節前記者茶敘宣布,已有35家金融業者向金管會申請進駐高雄特區。

彭金隆指出,為了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金管會已開放38項試辦業務,其中已吸引35家表達有興趣,並提出申請,此外,還有2家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團隊,以及3家國際級資產管理公司也要進駐專區,金管會將在6月公布申請名單,業者們將在7月陸續開業,接著金管會更將在10月發動對全球招商,舉辦「台灣周」。

根據金管會盤點,35家金融業者,包括了15家銀行、5家券商,和10家投信顧業者。

彭金隆接著也對全面開放私人銀行業務指出,金管會已核准3家銀行,另有4家正送件中,另外,集保建構的TISA帳戶已規畫完成,預計6、7月正式上線。

彭金隆也引述金融研訓院所作調查結果指出,受訪者有51%的認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會成功,有8成表示贊成,這些也令他感到欣慰。彭金隆也對發展綠色永續金融成果指出,目前綠色經濟融資餘額已有3.3兆,金管會將以 2030年破6兆元為目標,也將積極推動發行永續債券投入公建。

銀行局長童政彰指出,現在銀行局成立了私人銀行、家族辦公室、OAMU財富管理等三大業務來推動亞資中心。對於在台灣推動家族辦公室,童政彰指出,已發現二代、三代的企業主對於在台灣設置家辦的興趣濃厚,這些企業主有不少已在新加坡、倫敦設家辦,但希望也能在台灣設置。

對於私人銀行業務,童政彰說,「這就是財管3.0重點!」有別於2.0著重在設計商品的能力,童政彰指出,3.0的重點在於銀行對客戶提出全套解決方案給客戶,「銀行不能像過去只賣商品、只設計商品,而要有提出整套方案,滿足客戶一站到位需求的能力。」

他並以日劇由唐澤壽明主演的「私人銀行家」為例指出,裡面即打造出由銀行工作團隊給企業主全方位解決方案的具體圖像。

他也指出,工作坊的重點在於建立起有競爭能力的生態系,台灣有強大的資金及許多中小企業正在準備接班,以及重要的國際產業鏈,這些都是優勢,且台灣目前有60兆的存款,另外仍有很龐大的資金是停泊在海外,希望透過OAMU來吸引更多海外資金回流。

童政彰也表示,家族辦公室更是重中之重,家族的傳承也最為銀行看重,像是中小企業主如何傳承財富給下一代,作專業接班,如何讓接班人永續經營企業外,也兼顧起社會責任,都是銀行局關注的重點。他也指出,外資也強調參與慈善事業來支持企業正向回饋給社會,至於比較大型的企業主,現在已有在海外設置家辦經驗,這些企業主也希望在台灣也成立家辦。

金融創新處處長胡則華指出,由四大金控來召集四大工作圈的金融科技聯盟,預計將成立金融科技母基金,該基金由LP(Limited Partner)與GP(General Partner)組成,母基金投資不同主題的創投基金,藉以創造更多發掘新創業者及搭建交流合作之橋樑。該母基金預計募集2至3億美元,預計114年底完成第一輪1億美元的募資。

金融科技 金管會 中小企業

延伸閱讀

大股東問責和敵意併購修法 金管會預計6月草案送政院

彭金隆坦言匯率使壽險業獲利過度擺盪 金管會將採取因應方案

國銀房貸逾放額連九升 反映房市違約風險擴大

可成案引發外資投資爭議 金管會查漏洞

相關新聞

解除限空令 彭金隆比喻:手伸久會酸 保持下次出手力道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日在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時對金管會解除限空令指出,未來很難預料,金管會仍戒慎恐懼,先前採取限空令,是因為市...

警示戶超標 銀行局長:上周已發函三家銀行限期改善

金管會所統計的全國警示戶,在第一季已超過15萬戶,達15萬0928戶,對此銀行局長童政彰指出,銀行局上周已正式發文,有三...

幕後/辜仲諒辭董事的時點為何在今年股東會後?原因看這裡

中信金控今天傍晚為辜仲諒代發一份辭職聲明,引發金融圈矚目,外界好奇的除了促使辜仲諒請辭的原因之外,也關注為何不是現在辭,...

台幣強升壽險業恐匯損 彭金隆曝:1家考慮調整股利

5月新台幣強升,壽險業面臨匯損壓力,恐連帶衝擊資本適足率(RBC),原有數家壽險業規劃發放股利,不過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天...

逾2年高點!亞幣升值氛圍未變 新台幣小升收29.91元

國際美元反彈,但亞幣仍處偏升氛圍,加上出口商月底拋匯需求湧現,新台幣延續升勢,今天收在29.91元,升4.3分,續寫逾2...

壽險發股利有變數?合庫壽總座:待金管會答覆

四家壽險公司今年原定發放現金股利,但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於立院備詢時坦言會請業者審慎思考後出現變數,合庫人壽總經理藍年紳28...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