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印巴衝突釀停飛!印度上空第一現場 乘客「聽到廣播心慌」

新新併助家族起死回生 吳東亮:有一天看到父親我也有交待了

晴雨交替!明降雨趨緩高溫33度 周末變天雷雨炸全台

學者:台幣這波急升 不像美國要求…應是外資炒作

台幣這波快速升值,學者吳大任認為,主要是台股漲,外資換台幣需求變大。 記者余承翰/攝影
台幣這波快速升值,學者吳大任認為,主要是台股漲,外資換台幣需求變大。 記者余承翰/攝影

台幣昨天強力彈升,對台灣出口造成壓力,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台幣持續急升,可能讓出口廠商匯損嚴重,賺錢變虧錢,加上原本已經面臨高關稅壓力,台幣升值對出口廠商是雪上加霜,如果趨勢持續,廠商還可能被迫出走。

吳大任表示,升值對出口廠商影響最大,台幣升值前一美元可兌換三十三元台幣,升值後,只能兌換三十一元台幣,出口商產品拿到的都是美元,以前拿到一百萬美金,可以換回三千三百萬元台幣,現在只能換回三千一百萬元,就少了二百萬元,但員工薪水及原物料及設備等支出都是台幣,可能原來有賺錢,但換成台幣卻虧錢,對出口廠商就是雪上加霜。

他說,如果台幣持續升值,代表廠商營收會再進一步減少,等到升到廿八、廿九美元就更嚴重,接下來廠商就會考慮是否出走。

吳大任表示,台幣升值也影響廠商競爭力,台幣升幅目前是亞洲最強,對人民幣也是,台灣經濟成長出口占比六、七成,大部分出口不是到美國、就是到中國大陸,目前面對的壓力非常大。

對於台幣這波快速升值,吳大任認為,主要是台股漲,外資要換台幣需求變大,過去幾波升值貶值都是外資關鍵影響,這二年年來台幣幣值與利差關係不大,主要與外資進出比較明顯,應是炒作題材。

至於是否被美國要求升值?吳大任認為,美國目前都在忙各國談判,根本還沒時間管台灣的事,光忙這些就忙不過來,不會針對台灣或是各國配合,未來也要等美國企業開始投資才會要求各國升值。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簡錦漢表示,台幣短期急升急貶都不是好事,因為廠商無法避險,也不利轉型;但就長期經濟來看,新台幣升值對台灣不是壞事,因為升值固然對毛利率低產業有衝擊,但對高毛利產業就沒有影響,台灣面對人口老化,應該要追求發展高毛利產業,不應停留在過去靠匯率維持競爭力。

台幣 經濟系 美國

延伸閱讀

「他們活該!」川普再槓美國一流學府 取消哈佛大學免稅地位

願為美製娃娃多付錢?白宮副幕僚長:幾乎所有消費者都同意

立場軟化?大陸悄悄豁免約4分之1美國商品關稅 真正目的曝光

談判不樂觀?傳美國不願調降汽車鋼鋁關稅 日本不滿:要求全盤檢討

相關新聞

中產階級真的消失了?學者駁斥「謬誤」:有錢人跟窮人的財力都增加

一種根據收入統計資料常見的警訊是:美國中產階級的規模正在縮小,社會上很可能只剩下一小部分富人及大量的窮人。但中產階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最簡單的統計錯覺之一,就是把中產階級定義為某個固定的收入區間(例如年收入四萬到六萬美元),然後算出多年來那個區間內共有多少人。 如果選擇的區間位於收入統計分布的中間,只要收入分配的中點不變,那可能就是個有效的定義。 但是,誠如前述,儘管很多人竭盡所能想以統計資料顯示收入看似停滯不前,但實際上多年來美國人的收入一直在成長。 隨著這些年收入的統計分布向右移動(見下頁的圖),那個收入範圍(原本位於分布的中央)內的人數減少了。 換句話說,在一個收入水準不斷提高的國家,當「中產階級」的定義固定不變,中產階級的人數就會減少。

相差逾千億美元 我央行持有多少美債?數據落差原因曝光

中央銀行究竟持有多少美債?近期官方公布的幾項數據落差甚大,令外界如霧裡看花;對此,央行總裁楊金龍曾公開說明,央行持有的美...

台美關稅談判關鍵期 學者:央行應不會過度干預台幣走強

新台幣2日強勁升值9.53角,單日升幅達3.07%,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學者表示,現正值台美談判關鍵時期,預料央行不會過度...

關稅戰讓4月不好過!謝金河憶「50年前的4月」:川普讓美再偉大 心中有越戰也有雷根

4月30日這一天,越南政府慶祝越戰結束50週年,這也代表南北越統一悄悄過了半世紀。

央行打房七波終於見效?四大指標看出「房市轉冷」 投資客退散區曝光

4月底,「房市轉冷」的指標傾巢而出!中央銀行4月24日先公布了3月消費者貸款與建築貸款餘額,可顯示「借款人尚未歸還銀行的貸款總額」的房貸餘額...

家庭用戶夏月電價6月如期上路 平均將破千元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揮舞關稅大刀導致全球經濟面臨高度不確定性,但夏月電價將如期實施,包括科學園區、百貨旅館業等二點六萬戶高壓...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