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教育部估大一新生年減3500人 教團示警40所大專轉型或退場

小便正常腎臟就沒事? 醫搖頭「雙腳先透露警訊」:腫脹、發癢注意了

亞洲盃男籃/中華隊排第5創12年來最佳 籃協:繼續組最強中華隊

專家:產業準備面對 沒有美國市場的未來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高關稅,迫使產業赴美投資,很多人擔心,這一波因關稅帶動的產業逃命潮,會不會讓台灣再一次出現產業遷徙潮?重演二千年產業外移中國大陸景象,台灣人才、資金、技術被掏空?學者指出,此波赴美投資屬擴張型投資,與過往防禦型投資大不同,具備外移能力只有毛利率高、群聚及客戶要求等三條件的中大型業者,很多老闆寧可觀望;但也有專家憂心這類高薪優秀人才若流失,中長期仍有隱憂。

另外專家也觀察,產業界已經準備好面臨一個沒有美國市場的未來,因為只要美國稅收不如預期,川普就會再要求加稅,預期川普關稅會玩到二○二六年。

長期與供應鏈密切互動的中華採購與管理供應協會顧問白宗城,私下向業者打聽應對方式,得到的答案是「大家寧可不要快,不想跑第一棒」,大老闆不會盲目跟進,因為如果到美國生產,就只能直接賣給美國人,不可能再出口到其他國家,美國高關稅勢必會讓市場變少了,他就聽到有歐商原本是全世界布局,現在打算壓低出口到美國占比,拉高其他國家比重。

白宗城直言:「我不覺得真的會出現大規模赴美投資潮,至少目前沒有」,他觀察到現在很多企業還在評估美國勞工當地法令規定、勞權狀況等,美國建廠及工人成本又比其他國家高出許多,大家毛利有多高?封測撐得住嗎?可以負擔增加百分之六十成本嗎?

對於有人評估會有產業鏈跟著台積電出走,在美國形成產業像竹科的產業聚落,白宗城更是認為不可能。 他說:「沒那麼快,一個產業鏈要搬出去形成要十到十五年,至少十年跑不掉」。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分析,台商對外投資有二種,一種是防禦型投資,是為了找低成本而到國外投資,當年二○○○年台商大舉外移中國大陸,就是這一種;另一種是擴張型投資,主要是市場為導向。前者很容易產業空洞化,因為資金完全過去,台灣連留一條產線都沒有。後者擴張型是找毛利高的國家去,接觸全世界消費力最高的市場。

他認為,這一波移動不可能整個產業鏈,因為市場不是只有美國,要看美國市場需要多少量,就去多少。

台經院產總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認為,以美國的資本及各項成本支出,中大型半導體比較有可能赴美投資,尤其是在美國業務有一定比重的,但如果比重不高,就會以轉移市場因應,大家會去取捨,評估是不是有必要去設廠?還是進行策略性轉變?但如果赴美規模太大,因為主要赴美投資廠商員工是高收入且優秀的就業人口,對台中長期影響會令人比較憂心。

延伸閱讀

跟印度一樣?大陸買俄油恐收報復性關稅 川普:短期內不考慮

川普政府入股英特爾 可能以「維權股東」姿態促成哪些轉變?

英特磊:半導體產品若是國防需求 川普應會免稅

承諾互相幫助?川普、普亭剛見面笑開懷 唇語專家還原「對話內容」

相關新聞

7月外銷訂單可望連六增 經部估金額540億至560億美元

經濟部將在20日發布7月外銷訂單金額統計,儘管人工智慧(AI)需求強勁,但美國對等關稅前拉貨潮已趨緩,經濟部預估7月外銷...

新北市就業博覽會 49企業聯手徵才

新北市勞工局與新北市榮服處將於8月19日上午10時至下午3時,於市府6樓大禮堂攜手辦理「新北市就業博覽會」,現場邀請全球...

經濟成長衝破4% 學者示警關稅變局影響深須穩住內需

關稅烏雲籠罩,但受惠於AI商機,主計總處逆勢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達4.45%。雖然數據亮眼,學者提醒,上下半年景氣體感溫度...

本周台股/台股將創新高?4指標利多卻難忽視價量危機

上市公司上周陸續公布財報與法說後,雖有部分公司表現不如預期,但因美國數據有喜,預期9月降息有望,又促成市場樂觀,一周加權股價指數上漲313點,以2萬4334點作收,漲幅1.3%,5日均量陡增至4740億元。台股上周三(8月13日)衝上今年新高,挑戰歷史紀錄,此次攻堅將功敗垂成?還是關前震盪?專家表示,目前有四項指標,點出樂觀方向。

遇雙重壓力填息不如預期 金控股價回升有得等

台灣13家上市金控除永豐金外,上周全數除息完畢。每年除權息旺季一向是觀察金融股價值表現的關鍵時點,然而今年市場氣氛詭譎,不僅填息速度放緩,甚至有部分金控股價出現貼息的走勢。對投資人來說,這場除息秀已落幕,但要看到股價回到除息前水準,恐怕仍是漫長的等待。

推動電動車普及馬力不足 距離2040年100%目標差距大

交通部配合2050淨零排放目標,持續推動運具電動化普及,朝2040年新售小客車與機車全面電動化目標邁進;不過審計部的報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