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景與文化體驗 蘭陽山海慢活親子樂遊時光

【文/圖:行遍天下】
春天的蘭陽平原, 天光雲影映照在綠秧苗點綴的稻田水鏡上,悠然到白鷺鷥都飛得慵懶,舒適的天氣正是適合全家出遊,帶孩子出門親近大自然,例如在龜山島作伴的海濱看旭日東昇、搭船漫遊冬山河,欣賞沿途美景,或是造訪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園區體驗手作工藝,在這裡,時間的腳步似乎慢了些,好讓幸福可以一路伴隨。
坐鞦韆吹海風、遠眺龜山島
這座宜蘭濱海自行車道上的熱門打卡點,設計以「大福」地名為主軸,結合龜山島形狀、海浪的姿態及舢舨平台等意象,純白的立體框景地標設有固定式鞦韆座椅,讓遊客可坐在上面欣賞壯麗的海岸線風光。孩子們可盡情的在沙灘上奔跑、堆砌沙堡,壯圍海濱廣闊的沙丘美景盡入眼簾,耳際傳來浪濤聲,既舒心又療癒。
DATA
大福觀海旭日平台
地址:宜蘭縣壯圍鄉壯濱路六段228巷底
漫步閩式建築尋找童年回憶
穿梭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園區一棟棟紅磚黑瓦的建築群之間,棉花糖、捏麵人、布袋戲、彈珠台,攢幾塊錢玩戳洞洞,滿心期待的希望戳出大獎,把架子上最酷炫的玩具帶回家⋯⋯這些存在於阿公、阿嬤童年時期的回憶,對於玩3C長大的孩子顯得好陌生,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園區將那個美好的年代停格,帶著大家穿梭時空尋回那份純真的記憶。
【同場加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園區有各式各樣的傳統文化體驗,茶藝、木雕、竹編、陶藝、剪紙、藍染等,不單大人玩得開心,小朋友也可透過各種DIY手作活動感受台灣文化與藝術之美。
廣場中央的戲台上傳來歌仔戲悠揚唱詞,只見遊客身著戲服、掐起蓮花指跟著老師學身段,非常有趣!此外,臨水大街也會定時舉辦藝陣遊行,可近距離欣賞融入臺灣民俗文化的精彩舞蹈。
DATA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園區
地址:宜蘭縣五結鄉五濱路二段201號
電話:0800-020011
時間:09:00~18:00
門票:大人150元、6歲以上學生憑學生證120元
炸蝦、白熊、兔子等娃娃一字排開,「這些都是用百年前的傳統手搖織襪機做成的喔!」跟著老師的教學,操作改良過的織襪機,讓紗線順著手搖動作一圈圈的捲進去,直到變成襪套的模樣,接著填入棉花,黏上眼睛、嘴巴,軟綿綿的襪子娃娃就誕生囉!
DATA
吳福洋襪子故事館
地址: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園區 文昌街7號
消費:襪子娃娃DIY體驗費用450元/個,體驗時間約40分鐘
「台灣墨玉」是藏在花蓮的瑰寶,看似墨黑色,但用光照後卻是清透的翠綠,「我們用砂輪把墨玉拋光,磨至光亮。」八歲以上的孩童皆可體驗這項拋光活動,拋光打磨後的墨玉擁有溫潤手感,挑選項鍊線,交給老師幫忙打上中國結、點綴串珠,便可完成。
DATA
台灣黑土石工坊
地址: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園區 魯班街2號
消費:墨玉玉石拋光體驗800元起
戲水踏青欣賞蘭陽地景
發源自中央山脈新寮山的冬山河,流經蘭陽平原,為冬山鄉、五結鄉帶來豐富水源,灌溉良田孕育出優美的田園詩篇,「冬山河親水公園」以赤紅色的利澤簡橋為背景,規劃出適合全家大小「親水」園區,像是可乘船遊河的划船區、水深僅及足踝的的涉水區,以及小朋友最喜歡的親子戲水區。此外,也可細細欣賞將蘭陽地景引入園中的巧思,河畔用青藍、黃橘陶片拼貼的「龍坡」階梯,象徵守護冬山河的青龍與黃龍,龍坡不遠處的水上舞台及圓錐狀的卵石丘正對著龜山島的頸部,而戲水區的白石牆是雪白的鴨子悠游,代表宜蘭養鴨人家的生活日常。
DATA
冬山河親水公園
地址:宜蘭鄉五結村親河路二段2號
時間:夏季7:00-22:00,冬季8:00-22:00
消費:停車清潔維護費,大客車100元、小客車50元。電動小船單程票75元、來回票150元(園區-宜蘭傳統藝術中心)
搭鴨母船擁抱水岸風光
冬山河像一條錦帶流貫在蘭陽平原,上游水土滋養了文旦柚及素馨茶,中游提供員山鄉香魚養殖場優質水源,下游造就了宜蘭稻米糧倉,「冬山河生態綠舟」是以冬山河靠近冬山車站的河道支流規劃成融合動植物保育的生態園區,可經由步道漫遊,或搭乘古早風情的「鴨母船」穿梭其間。「以前每逢颱風,蘭陽平原總受水患侵擾,養鴨人家便使用鴨母船來趕鴨,以及用來運送物資。」身兼導覽的船伕說鴨母船是宜蘭老一輩的兒時記憶,現在則轉型成電動水上遊船,載著遊客穿梭水道及橋樑,欣賞河畔風光及觀察候鳥生態,景致寧靜令人心情放鬆。
DATA
冬山河生態綠舟
地址:宜蘭縣冬山鄉冬山路二段172號
時間:08:00-17:00
消費:門票30元,電動水上遊船船票75元/人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