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戲劇獎首登場 點亮劇場榮耀時刻

四把椅子劇團的《太陽》以史詩場面描繪文明演化與權力,入圍最佳戲劇獎。 (攝影/黃煌智)
四把椅子劇團的《太陽》以史詩場面描繪文明演化與權力,入圍最佳戲劇獎。 (攝影/黃煌智)

【文・Ivy Tsou、Edith】

【攝影・黃煌智、牟仁杰、唐健哲、張震洲、葉韋辰】

從黑盒子般的實驗小劇場,到大型劇院的華麗舞台,無數劇場人以其才華、熱情及對夢想的追尋,在台北寫下獨特的文化風景。2024年創立的「臺北戲劇獎」,以台灣劇場活動最活躍的台北為舞台,打造屬於劇場人的榮耀時刻,也為台灣劇場產業開啟新篇章。

完善台灣藝文獎項版圖

「台北不僅是台灣劇場演出最密集、觀眾最集中的城市,更是眾多劇團首選的首演地,一齣新作若能在台北展演並獲得正面回響,將有助於後續推廣。」台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指出,台北創立此一指標性獎項,對於台灣劇場產業發展大有幫助。

同黨劇團的《父親母親》以布袋戲發展交織白色恐怖與身分認同,入圍最佳戲劇獎。 (攝影/唐健哲)
同黨劇團的《父親母親》以布袋戲發展交織白色恐怖與身分認同,入圍最佳戲劇獎。 (攝影/唐健哲)

「國內有金馬獎、金鐘獎、金曲獎,台北也有臺北美術獎、臺北文學獎和台北電影獎等相關獎項,但在劇場領域始終缺乏能代表整體產業、廣受認可的專業獎項。」蔡詩萍回憶,早年他在參與劇團演出時,便曾聽聞劇場人表達這份遺憾。「戲劇獎難以推行的主因,一是劇場表演具高度現場性,無法像音樂或影視作品般重複播放,錄影亦難以完整還原現場氛圍,使得評審公平性無法兼顧;二是因演出場地與劇團數量龐大,若採全國規模將面臨執行成本高、評審制度難以落實等挑戰。」

為了克服這道難題,台北市文化局聚焦於台北具代表性的劇場場域並盤點其演出條件,建立一套具備可行性、公信力與全國指標意義的評審機制。蔡詩萍指出,獎項雖由台北市發起,但只要在台北市公有場地進行三場以上的售票演出,不限制劇團登記所在地,皆符合參賽資格。從國家戲劇院、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等大型場館,到空總劇場、南村劇場及水源劇場等中小型空間都包含在內,期藉此活絡台北藝文產業,也為台灣劇場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再拒劇團的《沙拉殺人事件》以台語在地化方式詮釋日本荒誕派作家別役實同名作品,入圍最佳獨立精神獎。 (攝影/唐健哲)
再拒劇團的《沙拉殺人事件》以台語在地化方式詮釋日本荒誕派作家別役實同名作品,入圍最佳獨立精神獎。 (攝影/唐健哲)

建立多元評審機制

在評審制度的設計上,文化局參考他國作法,並回應台灣劇場界現況,首屆組成共計50人的「看戲觀察團」進行初審,除了邀集具專業背景的劇場人、媒體人及學者擔任評審,也提供10個名額給一般觀眾參與。蔡詩萍分享,「台灣有許多對劇場充滿熱情的觀眾,透過這些戲迷的經驗與觀點,能給予這個獎項更多元的聲音。」

而在制定獎項時,也鎖定以舞台劇與音樂劇為主要範疇,涵蓋戲劇作品、導演、編劇、表演、劇場設計等13個獎項,讓台前、幕後的劇場人都能獲得肯定與榮耀。首屆臺北戲劇獎即吸引55組劇團、73件作品參與,總計647件報名數角逐13個名額,反映出劇場界對於臺北戲劇獎的高度關注與投入。

僻室House Peace的《我的初戀是頭鹿》描繪高中校園的初戀與成長故事,入圍最佳音樂劇獎。 (攝影/張震洲)
僻室House Peace的《我的初戀是頭鹿》描繪高中校園的初戀與成長故事,入圍最佳音樂劇獎。 (攝影/張震洲)

得獎效應帶動產業發展

本屆臺北戲劇獎「最佳戲劇獎」入圍作品,涵蓋科幻寓言、國家認同、歷史反思及性別身分等題材,反映當代劇場在主題上的多元探索。在「最佳音樂劇獎」入圍作品中,則有酒店故事、青春初戀及教育議題等面向,並融合不同語言與文化元素,演唱獨樹一格的台式音樂劇。「最佳獨立精神獎」則鼓勵體制之外的創作思考,關注社會邊緣或直面生命困境,回應劇場作為時代觀察者的角色。

而在編劇、導演、表演等獎項上,則出現資深名家與劇場新銳世代交鋒的精彩時刻,同時也不乏雙料入圍的創作者與表演者,可見台灣劇場人的豐厚實力。劇場設計類獎項則讓人們看見舞台、燈光、聲音、影像與造型設計等劇場美學幕後功臣的創作能量。

陳家聲工作室劇團的《黃金人生Crystal》以台灣本土劇的誇張劇情與動感音樂打造荒謬喜劇,入圍最佳獨立精神獎。 (攝影/牟仁杰)
陳家聲工作室劇團的《黃金人生Crystal》以台灣本土劇的誇張劇情與動感音樂打造荒謬喜劇,入圍最佳獨立精神獎。 (攝影/牟仁杰)

蔡詩萍表示,臺北戲劇獎能帶給長期耕耘劇場的專業工作者榮耀感,同時也能如台北電影節獎項般產生明星效應,得獎的演員、劇本、幕後團隊都將受到矚目並引發後續討論,吸引更多人關注劇場發展。此外也提升得獎節目重演的可能性,吸引更多觀眾入場支持,對整體產業帶來實質幫助。

典禮設計融入劇場人日常

作為劇場界的專屬獎項,首屆臺北戲劇獎頒獎典禮將於7月7日登場,其典禮設計也貼近劇場人的日常。「我們刻意選在星期一舉行,因為那是多數劇場的休息日,希望讓所有劇場人都能出席專屬於他們的典禮。」蔡詩萍解釋,場地選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由劇場導演許哲彬擔任統籌,以一齣戲的規格構思整個頒獎流程,每個橋段皆由劇場人親自演出設計。

蔡詩萍也分享典禮的另一有趣構想,「我們原想比照三金的紅毯儀式,安排禮車接送劇場人到場,但劇場人平時多半騎機車或搭計程車趕場,為了更貼近劇場人的日常,屆時他們將由多元計程車送至會場,並走上『聚光大道』。」而頒獎人陣容同樣星光熠熠,包括《勸世三姐妹》主演張擎佳、張芳瑜與宮能安,以及劉冠廷、朱芷瑩、吳念真、李千娜等劇場與影視雙棲的演員,一同迎來屬於劇場人的盛會。

瘋戲樂工作室的《五木大学-夜の女王櫻子媽媽》結合金曲歌王許富凱的專輯選曲與日式酒店故事,展現台式音樂劇的多元語彙,入圍最佳音樂劇獎。 (攝影/葉韋辰)
瘋戲樂工作室的《五木大学-夜の女王櫻子媽媽》結合金曲歌王許富凱的專輯選曲與日式酒店故事,展現台式音樂劇的多元語彙,入圍最佳音樂劇獎。 (攝影/葉韋辰)

台灣劇場領域在表演者、創作者及舞台技術工作者的努力下,展現出多元精彩的面貌,臺北戲劇獎則為這群充滿熱情的劇場人打造一座能被看見、被記錄、被肯定的專屬舞台,點亮劇場的榮耀時刻,成為台北最動人的文化光點。

臺北戲劇獎

https://taipeitheatreawards.taipei/

【完整內容請見《台北畫刊》681期】。

台北畫刊681期-都市與自然間的夏日輕旅
台北畫刊681期-都市與自然間的夏日輕旅

延伸閱讀

基隆推巴士導覽劇場 引領體驗鷄籠中元祭文化

宜蘭童玩節主題日邀「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移動劇場近距離互動

台灣出版傳奇回來啦!松菸「漢聲五十五」特展限期3週、6大展區 編輯心法及童書原畫首次公開

國慶晚會睽違8年回台中 盧秀燕:加強台灣國家主體意象

相關新聞

臺北戲劇獎首登場 點亮劇場榮耀時刻

從黑盒子般的實驗小劇場,到大型劇院的華麗舞台,無數劇場人以其才華、熱情及對夢想的追尋,在台北寫下獨特的文化風景。2024年創立的「臺北戲劇獎」,以台灣劇場活動最活躍的台北為舞台,打造屬於劇場人的榮耀時刻,也為台灣劇場產業開啟新篇章。

市場裡的午茶時光 用味蕾體驗城市文化

走進台北的傳統市場,如同走進一座展示在地生活的城市博物館。這些市場不僅承載著鄰里間的集體記憶,隨著創意職人的加入,更展現耳目一新的風貌,「2025臺北傳統市場節」便以「點心運動會」為主題,吸引市場職人一展身手,等著老饕們前來一探究竟。

雲水之間的南港風景 探尋城市水文記憶

南港曾為埤塘錯落之地,隨著都市發展與產業轉型,昔日的水文地景已轉化為公園綠地與民眾日常的休憩場域。捷運昆陽及南港站正坐落於這片水系縱橫之地,夏日時節不妨沿著水畔散步、賞景,感受自然與都市共生的節奏,展開一場輕快的夏日漫遊。

生態夜觀 城市夜間自然探尋

夜幕降臨,城市看似歸於沉靜,但有許多野生動物此時才開始活躍起來,蛙類在葉影間鳴叫求偶、貓頭鷹高踞枝頭尋覓獵物,都讓靜謐的夜晚充滿生機。在生氣蓬勃的夏夜,不妨走進台北的夜觀勝地,探索這座城市充滿生命力的樣貌。

風格山旅 都會山系生活節奏

會與自然相依的台北,群山環繞、交通便利,讓生活其中的人們,在市區就能望見稜線起伏的山巒,更可在半小時內置身山林。YouTuber「柯式野生活」柯柯與喜愛自然的作家陳德政從切換台北都會與山林間的日常生活場景談起,分享城市山系生活風格,以及適合夏日的親山旅行路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