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力拚無罪?虐童剴剴案今開庭 保母姊妹指「他自虐撞頭」

替建中生解惑!被問「該讀電機或醫科」 台大院長:18歲決定一生太難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昨舉辦新書發表會,一群建中學生前往簽書,其中一位學生詢問「該讀電機還是醫科?」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昨舉辦新書發表會,一群建中學生前往簽書,其中一位學生詢問「該讀電機還是醫科?」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灣醫療面臨醫護出走,給付低廉等問題,年輕世代對擔任醫師卻步,今年大學個人申請入學分數,牙科首度超越醫科。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舉辦新書講座,一群建中學生前往簽書,其中一位詢問「該讀電機還是醫科?」他表示,「18歲決定一輩子行業,太難。」國外作法是完成大學學業後再決定是否從醫,類似台灣學士後醫學系模式。

「以醫弘道‧守護善念:良醫的養成之路」今天下午舉行,吳明賢分享醫學生涯的養成歷程與人文信念,並結合新書《行俠仗醫,以醫弘道》內容,談論醫療現場中的倫理抉擇與病患互動。會後舉行簽書會,吸引許多年輕學子來互動。

吳明賢表示,醫學系畢業後,未必人人都要行醫,也可選擇至藥廠擔任研發人員,或轉公共衛生、醫務管理等專長,甚至有人當上市長、總統。他說自己輔導許多位不想當醫師學生轉系,或畢業後轉換跑道,「醫學系是訓練過程,八成學生畢業後當醫師,但有二成從事其他行業。」

牙醫系分數超越醫科,反映社會選擇,認為牙醫比醫師重要。」吳明賢表示,即使如此,一個國家社會,仍需要「仰望星空的人」,不只看眼前情勢、利益,而是思考未來。醫師養成動輒花費10至15年,現在入學者已選擇牙科多於醫科,「未來不敢期待」。但他強調,年輕人不符合期待,要怪的是制度設計,沒有讓行醫價格反映價值。

「立志賺錢者,通常賺不到錢,心態才是重要資產。」吳明賢表示,醫師幫助病患,遠離疾病痛苦,並獲得成就感,是「善行的志業」,醫病知識落差大,醫師為病人決定醫療措施,若非本於善心,病患不易發現,「送醫師匾額時,常寫上仁心仁術,仁心一定要在仁心前面,以病人而非自己為中心。」

吳明賢建議,年輕人應找到可畢生投入的事,才能創造傳奇。他舉例,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日前在京都看到一位園丁正以工具徒手清除苔蘚,畚箕很小、苔蘚很多,但對方說,自己刮了25年苔蘚,要黃仁勳不用擔心,「職涯規畫要有長線規畫,年輕人蜂擁投入的醫美不是不重要,但不必要把這麼多優秀人才都押在這裡。」

義大醫院研究副院長許耀峻表示,他對牙科分數高於醫科並不擔心,除就讀門檻外,更重要的是學生接受訓練後,面對病人時是否具專業素養、同理心。不過,制度應支持想從醫者當個好醫師,否則醫師時時擔心被告、想著醫院總額還夠不夠用,要醫師不顧基本需求,「這不符合人性。」

吳明賢 建中 牙醫 醫學 醫師

延伸閱讀

醫師投書Lancet稱台灣醫療崩壞 台大院長:沒那麼不堪

川普點名黃仁勳、魏哲家「我信他們」 台股半導體撐起希望?

黃仁勳將赴日會首相石破茂 為發展人工智慧

【專家之眼】黃仁勳訪中對台灣的啟示

相關新聞

教授上課「露出內褲」該怎麼提醒?網友曝1招:你也不尷尬

你有發現別人走光的經驗嗎?一名女網友分享,教授上課時經常穿裙子,但有時坐下來講課,內褲就會露出來,讓她相當猶豫,不知道該不該跟教授說?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私校要如何考上頂大研究所?網曝突破自己的策略

如何讀書才能突破自己呢?一名就讀私校的女網友發文,稱她一直有考上頂大研究所的夢想,但去台大旁聽了一堂課,深刻體會到自己還有很多要學,本身也不太會讀書,需要讀好幾遍才能看懂,於是請教網友讀書的策略。

蔡明忠斜槓東海大學任教開課 談高鐵案自曝:曾對著電視罵名嘴

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日前以東海大學校友與講座教授之姿,首度在東海大學開授學分課「反思經營學」,課堂座無虛席,現場擠滿學生...

博士生換指導教授引發對簿公堂 師生如何自保、避糾紛

北部一所國立大學博班師生,疑因研究報告掛名爭議要求變更指導教授,博士生申訴被教授霸凌、脅迫簽保密切結書,老師則告學生損害名譽,鬧到對簿公堂。博士生更換教授不是小事,學者指出,若已產生共同研究成果,應釐清與保護雙方的智慧財產,博士生要有自保之道,更要為未來留餘地。

2025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出爐!台灣13所大學打進前200 一表看排名變化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公布2025亞洲大學排名,台灣共有13所大學躋身亞洲前200名。不過,台灣各大學今年...

緬懷武俠電影宗師「龍門客棧」胡金銓 中央大學命名小行星

已故導演胡金銓曾執導電影「龍門客棧」,開創台灣武俠電影熱潮,中央大學將編號600867小行星命名為「胡金銓(Kinghu...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