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IQ與成績! 研究揭秘:決定孩子成功「最有力指標」是它

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摘要

1.「閱讀力」是長期成功的強力預測指標,因為它直接影響認知發展、學習效率與心理健康。

2.研究顯示,從小喜歡閱讀的孩子,在青春期時各方面能力都顯著優於同齡人。

想知道如何培養孩子的成功潛力嗎?專家研究指出,強大的閱讀能力是預測孩子未來長期成功的最有力指標之一。

閱讀力=學習一切知識的關鍵

閱讀能力之所以成為未來成功的關鍵指標,是因為它直接影響認知發展、學習效率與心理健康。2023年發表於《Psychological Medicine》的研究發現,從小喜歡閱讀的孩子,在進入青春期時不僅認知能力表現更佳,語言發展、記憶力與心理健康狀況也顯著優於同齡人。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三年級閱讀轉捩點」。紐約市立大學社會學教授赫南德茲(Donald J. Hernandez)指出,小學三年級之後,孩子們學習閱讀(語文課)的重點不再是課程本身,而是運用語言能力學習其他科目。」換言之,閱讀是學習其他一切知識的工具。

5個提升孩子閱讀能力的方法

許多父母以為要等到孩子會說話、認得字母,甚至上幼兒園後才開始進行閱讀教育。但研究顯示,閱讀能力的培養從嬰兒時期的聲音互動就已經開始了。這些看似簡單的日常互動,正是為孩子未來成功奠定基礎的關鍵行動:

1.將嬰兒的咿呀聲視為真正的對話

當嬰兒發出咿呀聲時,回應並等待他們「回覆」。這種來回互動不僅建立親密關係,更是語言發展的基石。例如,當寶寶發出「啊」、「咕」等聲音時,父母可以自然的回應:「你在說話嗎?媽媽在這裡喔!」

2.大量提問,並耐心等待孩子回答

無論是在讀故事或日常生活中,提問都能刺激思考與語言組織能力。不妨嘗試問:「你覺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這個角色為什麼會這樣做?」即使回答不完整,也應肯定孩子的思考過程。

3.透過童謠、繞口令與文字接龍等遊戲培養語感

4.幫助孩子感受文字的韻律與節奏,建立對語言結構的敏感度

5.抓住生活中每一個閱讀機會

不必局限於睡前故事時間。超市標籤、巷口的路標、餐廳的菜單等,生活中處處都是閱讀的契機。這些片段讓孩子理解文字的實用性與趣味性。

起步再晚也不晚!

但這是否意味著錯過早期培養就來不及了?不,許多研究表明,即使到了國小高年級,閱讀力起步較慢的孩子只要接受有結構的支持介入,如透過一對一的閱讀策略教學、圖像整理工具或拼音卡片等多感官方式,6個月至一年內就能有顯著進步。重建拼音與詞彙能力、強化語意理解,這些方法已幫助許多原本閱讀落後的孩子迎頭趕上。

更重要的是培養「成長型心態」——相信能力可以透過努力與正確方法逐步建立,而不是被初期表現定型。當孩子從困難中感受到進步的喜悅,他們更願意主動閱讀、勇於挑戰。

因為父母期待的不僅是孩子識字讀書的能力,而是希望他們真正愛上閱讀的過程,以此作為探索世界的鑰匙,開啟人生無限可能。

資料來源:CNBC、Science Daily、EDweek、PubMed

※本文出自「商業周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原文不是IQ,也不是成績!研究揭露:影響孩子成功最有力指標是它

成功 語言 閱讀

相關新聞

共讀一本好書徵文大賽涉校園統戰?教育部:已接獲檢舉

中華民國章法學會與中共黨政機構合辦「2025年『共讀一本好書』徵文大賽」,凡報名投稿可獲福建研學資格,但中方主辦單位之一...

大學性平會 1人負擔8千學生

性平法實施將邁入第廿一年,性別平等學生倡議連線針對大學性平課程開設、性平會組成和量能進行調查,發現校園性平會的遴選標準、...

台南取消自由入學挨批倉促 教育局:會持續滾動式修正

受少子化影響,台南市114學年度全面取消自由入學、恢復學區制,教育局今在市議會進行專案報告,多數市議員認為政策推動太過倉...

曾任高年級導師...女老師2月才到校任職卻墜樓 議員曝:挑戰極大

北市大安區某國小今天發生墜樓事件,一名46歲代課老師今天早上因不明原因突從學校4樓墜下,送醫不治,據了解,該老師今年2月...

南市國中小校長遴選啟動 粥少僧多想當校長愈來愈難

台南市國中小候用校長40餘人,隨著部分校長退休、連任及調動,已啟動遴選作業,但因退休人數少,缺只有11個,加上4所國小停...

雲林縣府打造5星級教師研習中心 科技教室彈跳攀岩場應有盡有

雲林縣府自籌7600萬元結合科技與健康,在斗六市鎮南國小完成首座最具現代化的教師健康、研習中心,除有足以媲美國際級的影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