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上下課安全意識抬頭 嘉義市首條通學步道峻工

嘉義市首條示範通學步道北園國小及北園國中通學步道工程,今天下午舉行峻工典禮。記者李宗祐/攝影
嘉義市首條示範通學步道北園國小及北園國中通學步道工程,今天下午舉行峻工典禮。記者李宗祐/攝影

嘉義市首條示範通學步道北園國小及北園國中通學步道工程,今天下午於北園國小舉行竣工典禮,為嘉義市學童打造安全、友善的通學環境。市長黃敏惠表示,首條示範通學步道是跨機關合作的範例,各方共同營造北園國小及北園國中通學環境,讓家長安心學童平安上學、快樂回家。

嘉義市北園國小及北園國中原僅大門口有部分人行空間,學童步行上下課僅靠沿著校園周邊圍牆的馬路通行,並無完善的通學步道及車輛接送區域,且既有道路已沒有多餘空間可供人行道建置,為改善學童上學通行問題,嘉義市政府向中央申請「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獲中央補助3047萬元、地方自籌580萬元,共3627萬元,工程於去年7月10日開工,今年5月21日完工。

市長黃敏惠表示,本案為嘉義市首條示範通學步道,也是跨機關攜手合作的典範,結合工務處、教育處、交通處、都發處、學校及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台電公司等中央與地方單位一同合作努力完成。

2個學校校園圍牆退縮提供空間作為步道及路側電箱移設使用,通學步道於國中、國小及幼兒園各分別新設共6處家長接送區、導入電纜地下化工程、縮短行人穿越距離、調整路口車道配置,更採雙色溫路燈、透水鋪面設計,並由林業試驗所提供台灣杉邊皮材鋪設步道空隙地,落實淨零碳排目標。尤其台電將電箱移設及桿線下地化後,打開周邊天際線,步行空間更舒適。

市府工務處表示,施工範圍由西向東包括北園街、北社尾路、北社尾166巷及雙園街,全長約550公尺,新設步道寬度1.5公尺至3公尺不等,沿線路口設置無障礙斜坡及休憩座椅,照明採用子母燈設計,提升夜間步道的安全與美感。為保護既有樹木生長採雙階式人行道設計,學校圍牆欄杆以稻浪意象呈現北園國小田園文化特色,並美化路燈基座,提升整體景觀質感,校門口也煥然一新。

家長表示,有6處150公尺避車彎讓家長接送小孩有個安全的停靠位置,上下車全都有顧慮到。校園退縮新增人行步道,師生上下學都有安全空間。

嘉義市首條示範通學步道北園國小及北園國中通學步道工程今天舉行峻工典禮,轉角處保留學校意象。記者李宗祐/攝影
嘉義市首條示範通學步道北園國小及北園國中通學步道工程今天舉行峻工典禮,轉角處保留學校意象。記者李宗祐/攝影
嘉義市首條示範通學步道今天下午舉行峻工典禮。記者李宗祐/攝影
嘉義市首條示範通學步道今天下午舉行峻工典禮。記者李宗祐/攝影
嘉義市首條示範通學步道讓學童上下學更加安全。記者李宗祐/攝影
嘉義市首條示範通學步道讓學童上下學更加安全。記者李宗祐/攝影
校園退縮增闢出通學步道,不但學童上下學更安全,也美化周邊景觀。記者李宗祐/攝影
校園退縮增闢出通學步道,不但學童上下學更安全,也美化周邊景觀。記者李宗祐/攝影
嘉義市首條示範通學步道今天下午於北園國小舉行峻工典禮。記者李宗祐/攝影
嘉義市首條示範通學步道今天下午於北園國小舉行峻工典禮。記者李宗祐/攝影

校園 嘉義 人行道

延伸閱讀

三峽慘痛車禍 路權團體提3大訴求批交通部傲慢 周日千人大遊行

後座有男人喊「不要動」 嘉市女車主驚逃報警

520我愛你 嘉義市13對新人登記結婚

嘉義市旺情夏日派對 黃敏惠和黃偉哲共推優質農產品

相關新聞

不痛不癢?捲不雅考題風波師「僅停聘6月」 家長怒轟金城國中:懲處太輕

金城國中日前爆發健康教育段考出現「綠茶婊」、「精液豆漿」等不雅題目,引發社會譁然。校方今天公布初步懲處,對涉案翁姓教師記...

金城國中不當考題風波 翁師懲處曝光審題師也被記過

金城國中的不雅考題風波,引發社會關注,校方近日積極處理相關後續事宜,學校今天表示,針對命題的翁師,教評會決議記一大過,並...

教育部沒核准停招 世界高中停止學生轉銜安置

新竹市私立世界高中先前傳出在班親會宣布將於七月底停招,並私下進行在校一三三名學生的轉銜安置,引發熱議。教育部國教署日前派...

學童上下課安全意識抬頭 嘉義市首條通學步道峻工

嘉義市首條示範通學步道北園國小及北園國中通學步道工程,今天下午於北園國小舉行竣工典禮,為嘉義市學童打造安全、友善的通學環...

放棄棒球夢打工養家 17歲高中生逆境奮發獲總統教育獎

嘉義縣新港藝術高中學生陳柏呈,從小父母離異,由年邁祖父母一手帶大,家境清寒卻始終不喊苦、不低頭,他國中時為了熱愛的棒球住...

師生比高、校長也得四處籌錢 從南韓、越南看台灣菁英教育困境

以前台灣的教育成果傲視亞洲,豈知近年來,不僅韓國重點扶植20所科學高中,連越南的私立中學也全力發展教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