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30國小學童走讀派出所 穿上防彈背心打破警察刻板印象

台南市北區大光國小配合區公所配合「社區踏查」活動,30位學童今天走進轄區第五警分局實踐派出所,藉由此次走讀機會認識派出所位置及警察職業。記者袁志豪/翻攝
台南市北區大光國小配合區公所配合「社區踏查」活動,30位學童今天走進轄區第五警分局實踐派出所,藉由此次走讀機會認識派出所位置及警察職業。記者袁志豪/翻攝

台南市北區大光國小配合區公所配合「社區踏查」活動,30位學童今天走進轄區第五警分局實踐派出所,藉由此次走讀機會認識派出所位置警察職業,聆聽員警說明防彈背心、警車設計,並讓學童實際體驗穿上警用裝備,打破對警察的刻板印象。

警方今天安排「防彈背心體驗活動」,讓學童實際穿上,同時也提醒上下學一定要走人行道,看見車子時要停、看、聽,不要邊走路邊滑手機或玩耍,以簡單口訣「停、看、聽」、「馬路如虎口、小心不入口」,了解馬路危險性且要時刻小心。

員警也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與小物來講說毒品的種類與危害,提高學童對於交通安全的警覺性,反毒重要性,學會辨識危險環境及灌輸自我安全防護意識。

分局長洪宏榮表示,讓學童認識派出所的位置,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在陌生或危險的狀況下,知道去哪裡尋求幫助;還有為建立正向的「警察形象」,讓孩子不會再害怕警察,而是把警察當作「可以幫助自己的人」。

台南市北區大光國小配合區公所配合「社區踏查」活動,30位學童今天走進轄區第五警分局實踐派出所,藉由此次走讀機會認識派出所位置及警察職業。記者袁志豪/翻攝
台南市北區大光國小配合區公所配合「社區踏查」活動,30位學童今天走進轄區第五警分局實踐派出所,藉由此次走讀機會認識派出所位置及警察職業。記者袁志豪/翻攝
台南市北區大光國小配合區公所配合「社區踏查」活動,30位學童今天走進轄區第五警分局實踐派出所,藉由此次走讀機會認識派出所位置及警察職業。記者袁志豪/翻攝
台南市北區大光國小配合區公所配合「社區踏查」活動,30位學童今天走進轄區第五警分局實踐派出所,藉由此次走讀機會認識派出所位置及警察職業。記者袁志豪/翻攝
台南市北區大光國小配合區公所配合「社區踏查」活動,30位學童今天走進轄區第五警分局實踐派出所,藉由此次走讀機會認識派出所位置及警察職業。記者袁志豪/翻攝
台南市北區大光國小配合區公所配合「社區踏查」活動,30位學童今天走進轄區第五警分局實踐派出所,藉由此次走讀機會認識派出所位置及警察職業。記者袁志豪/翻攝
台南市北區大光國小配合區公所配合「社區踏查」活動,30位學童今天走進轄區第五警分局實踐派出所,藉由此次走讀機會認識派出所位置及警察職業。記者袁志豪/翻攝
台南市北區大光國小配合區公所配合「社區踏查」活動,30位學童今天走進轄區第五警分局實踐派出所,藉由此次走讀機會認識派出所位置及警察職業。記者袁志豪/翻攝

位置 警察

延伸閱讀

台中歷史建築「舊頂街派出所」6月重新營業 豐原糕餅推廣基地

女警眼尖發現路邊車手神情緊張 通報警力盤查當場逮人

46台比特幣挖礦機日夜運作 他竟竄改電表…台電估損失700萬元

打破學童對警察刻板印象 台南女警官化身小老師有獎徵答

相關新聞

南市學校全國賽拿雙冠 創意戲劇、午餐大賽沒得比

台南市後壁國中懸絲偶社團參加全國學生創意戲劇比賽拿特優,公誠國小參加台灣學校午餐大賽也拿冠軍,兩校今天下午向市長黃偉哲獻...

南市30國小學童走讀派出所 穿上防彈背心打破警察刻板印象

台南市北區大光國小配合區公所配合「社區踏查」活動,30位學童今天走進轄區第五警分局實踐派出所,藉由此次走讀機會認識派出所...

受少子化衝擊…高雄1國小「去年新生竟掛零」 8月起將併入美濃廣興國小

高雄六龜新威國小創校歷史104年,去年9月全校新生掛零引起外界關心,因全校學生人數不足40人,面臨裁併校問題。教育局長吳...

師生比高、校長也得四處籌錢 從南韓、越南看台灣菁英教育困境

以前台灣的教育成果傲視亞洲,豈知近年來,不僅韓國重點扶植20所科學高中,連越南的私立中學也全力發展教育...

新北淡江中學發展AI課程 智慧學習向下扎根

教育部自2020年起AI課程納入基礎教育,推動從國小、國中到高中的AI教育,透過跨部會整合及推動「台灣AI行動計畫」,新北市淡水區私立淡江高級中學,今年也將AI與機器人課程納入國、高中及小學的學習當中,除了過去所舉辦的AI人工智慧營夏令營外,更要加入學生的正式課程當中。

新北汐止國小窗戶關不緊噪音影響上課 更新氣密窗

汐止區的汐止國小是百年老校,有些設施時間一久,難免損壞,其中有幾間教室的窗戶已經老舊,無法緊閉,不僅夏天冷氣外洩、造成能源浪費,外部噪音也干擾教學品質,所以新北市議員張錦豪以建議款協助改善,將7間教室都更新改為氣密窗,提供學生更舒適的學習環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