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沈玉琳曾喊錢來就幹!潘若迪苦勸一句 未來可能規劃曝光

沒有保密協議?泰國10大減讓清單全公開 換川普降關稅大砍至19%

學術倫理必修課、醫學院PBL教育推手 陽明交大雙姝摘師鐸獎

陽明交大副校長兼倫理長周倩(左)投身教學倫理教材研發,建立系統性學倫教育;副教務長楊令瑀則致力推動臨床教學文化改革,雙雙獲得師鐸獎殊榮。圖/陽明交大提供
陽明交大副校長兼倫理長周倩(左)投身教學倫理教材研發,建立系統性學倫教育;副教務長楊令瑀則致力推動臨床教學文化改革,雙雙獲得師鐸獎殊榮。圖/陽明交大提供

教育部日前公布114年師鐸獎獲獎名單,大專校院獲獎者共11人。陽明交大副校長兼倫理長周倩投身教學倫理教材研發,並於校內先推行課程,建立系統性學倫教育;副教務長楊令瑀則致力於推動臨床教學文化改革,兩人雙雙獲得師鐸獎殊榮。

師鐸獎今年計165名候選人,決審小組評審委員進行書面資料審查及面談,評選後選拔出72名獲獎者,包括男性26名、女性46名,其中11人來自國內大專校院。

陽明交大副校長周倩深耕學術倫理教育,十多年前,國內大學尚欠缺相關政策與法規,更缺乏系統性的學術倫理內容與教材,國內學術倫理案件頻傳,也導致大學自主、學術精神受質疑。

周倩嘗試發展小規模學術倫理教材,2011年起,於校內先行推動學倫課程,後擴大至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校。2014年,接受教育部委託,與台大、清大等逾50位學者結合數位開發、檢測評鑑及學術倫理課程開發團隊,後成立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目前已是國內最重要的學術倫理教育資源網。

周倩表示,十多年前國內已有零星違反學術倫理事件,高等教育開始反省學術倫理的重要,很榮幸接受教育部委託,於2014年和團隊執行正式計畫,方能開啟台灣研究生的學倫教育,十年後法規與政策逐漸完善、學倫課成為所有研究者的必修課,可說相當欣慰。

陽明交大副教務長楊令瑀於民國87年自美進修後返台,即投入醫學系第一波教改,帶領團隊建立PBL tutor培訓模式,並將經驗推廣至亞太地區。

103年起,楊令瑀擔任台北榮總教研分立後首任教學部主任,帶領團隊建構醫學生、一般醫學訓練(PGY)、住院醫師與醫事人員教學制度。並推動「教學與服務分流」重新定義教師臨床教學職責,同時搭配稽核獎勵機制,提升學生回饋與學習品質;亦主導規劃、設計教學門診與住診教學流程,建置雙診間與單面鏡觀察設備,讓學生能於真實情境中獨立問診並獲得主治醫師回饋。

楊令瑀表示,醫學知識進展快速,醫學院中六年所學知識,畢業後可能已有部分被推翻,因此無論於PBL基礎科學或臨床教學,均以開放式提問引導學生,勉勵學生不怕錯、一起思考。醫學講究實證,只有永保謙卑、好奇才能持續追求卓越,成為術德兼備的好醫生。

陽明交大 醫學院

延伸閱讀

影/高虹安拿「修正版論文給檢當證據」告陳時奮 高院認具相當惡性

台北大學「占地為王」遭監院糾正 教育部:確實檢討使用狀況

監委齊批占地為王 監院通過糾正教育部、台北大學

台師大女足案協作單位急撇清 吳誠文:學術倫理失守、不排除擴大懲處

相關新聞

台灣台語認證考今登場 腦麻生盼傳承布袋戲、韓國籍的他挑戰中級

教育部台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訂於今、明兩天登場,報名人數達1.6萬人,報考者仍以學生居多,年紀最小者為一名5歲男童,中...

台師大女足隊抽血換學分案 北檢已約談吹哨者簡奇陞等19人作證

台北地檢署持續偵辦台師大女足隊抽血換學分案,今再度傳喚參與研究計畫的6名學生作證,其中包含運動競技系畢業生、吹哨者之一的...

新北新卸任校長交接典禮 彭怡婷將接板橋國中

新北教育局今舉辦校長交接典禮,共有109位新卸任校(園)長,包括17位退休、38位連任、35位調任及19位新任校(園)長...

We TAIWAN大阪開幕!吉祥物a-We進攻世博 小小台灣創造多元文化

「就像我們可愛的吉祥物a-We,我們要讓全世界看見,小小的台灣,卻能包容、接受,並且再創造出豐富多元的文化,表現在各種文...

學術倫理必修課、醫學院PBL教育推手 陽明交大雙姝摘師鐸獎

教育部日前公布114年師鐸獎獲獎名單,大專校院獲獎者共11人。陽明交大副校長兼倫理長周倩投身教學倫理教材研發,並於校內先...

杏壇最高榮譽師鐸獎 國教署所轄學校8人摘殊榮

教育部日前公布教育界最高殊榮「師鐸獎」獲獎名單,其中教育部國教署所轄學校共8名師長獲獎,分別為南投高中傅國樑、苗栗農工謝...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