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租屋熱潮來襲!租屋恐藏看不見的風險

圖為租屋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為租屋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文/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新生租屋卡位、舊生換屋升級,搭上社會新鮮人與上班族租屋潮,租屋市場旺季到!但租屋生活潛藏的居住風險,您準備好了嗎?

每年7至9月暑假期間,是大專院校學生搬遷最頻繁的高峰期。無論是畢業生留在都市工作找尋新住所、或是大一新生入學、舊生換租,整體租屋需求顯著增加。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上班族因預算考量而選擇租屋,進一步推升租屋市場需求。根據Google Trend資料顯示,每年7~9月是全年搜尋租屋關鍵字最熱門的時期,較全年最低的過年期間足足翻了一倍,顯示暑期租屋市場熱度升溫,然而在房價與租金連年攀升下,在挑選租屋物件時,不僅要考量預算與交通便利性,更應正視「租屋期間的居住風險」。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今年1~4月全國引起建築物火災原因,以電器因素居冠,其次則是遺留火種(包含祭祖、烤火、煙蒂、燈燭等)與爐火烹調;而建築物火災起火處所第一名為廚房,第二名為每日睡覺的臥室,第三則是客廳。若租屋族發生意外除了自身財物損失外,還可能需負擔房東的房屋修繕責任,甚至牽連鄰戶,帶來高額賠償與法律風險。近期也有一起意外案例,一名房客因抽菸未熄滅菸蒂釀成火災,導致房東損失達66萬元,一審判決房客須賠償房東52萬元。面對這類風險,保險成為租屋族重要的防線之一。

今年1到4月全國建築物火災造成1億6千萬元損失。(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官網)
今年1到4月全國建築物火災造成1億6千萬元損失。(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官網)

國泰產險指出,以「租事平安專案保險」為例,涵蓋住宅火災動產損失、住家日常生活責任保險、承租人火災責任險以及擴大承保機車事故四大保障項目,年保費不到新台幣 500 元,對預算有限的小資族群來說,是高CP值且實用的風險管理選項。

此方案包含各種保障,舉例來說,若租屋族因電器使用不當引發火災,火勢波及房東的屋況,國泰產險的租事平安保險就會補償房東損失。萬一租客飼養的寵物在日常活動中,不小心咬傷路過的鄰居,鄰居求償的部分也可申請保險理賠。此外,若租客的機車停在租屋處附近 50 公尺內或地下停車場,因火災或爆炸受損,也在保障範圍內。

國泰產險表示,在租金壓力持續升高的現實下,很多人會選擇與別人一起合租,這些居住型態雖可節省開支,卻也增加了用電與空間共享的潛在風險,一旦發生火災或爆炸事故,未投保者需自行負擔動輒數萬甚至數十萬的修繕與賠償金額,對學生與其家庭而言,往往是一筆沉重負擔。相較之下,提早投保一年保費不到500元的租事平安專案保險,能有效降低損失與爭議發生機率,為居住期間提供額外保障。

※以上資訊來源為國泰產險官網,實際保障內容與費用請以官網公告為準。

※理財周刊1300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2.3兆資金活水

◎發行人語>機器人概念升溫

◎新聞熱線>暑期租屋熱潮來襲 ! 租屋恐藏看不見的風險

◎新聞熱線>【好邸】五要素 惠宇和慕超乎期待

◎理善大家來>許僑外生一個溫暖的家:就諦書屋

◎理財我最大>保護這塊土地 讓動植物有自己的家! 環境信託用公眾力量 保存自然環境原有樣貌

◎價投實踐家>聚焦未來十年不會改變的事 數位黃金BTC屢創新高價 大而美法案讓美元蒙塵?

◎解碼房市>關稅重 生意不好做!小單元租賃引領市場潮流

◎封面故事>《政院公布AI新十大建設藍圖》 矽光子鏈動千億AI大未來

◎許博解法說>提供全面性顯示屏解決方案 星亞擴產迎商機

◎財經趨勢透視鏡>美股頻創高 耐心等待TACO交易機會

【全文未完,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1300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訂閱理財周刊電子雜誌或免費下載APP

延伸閱讀

桃園八德消防分隊火警演練登場 便攜式熱顯像儀強化救災安全

宜蘭2屍3命重大火警調查結果 竟是電動機車「充電中」起火釀禍

保險小百科/住宅地震保險 竊盜、颱洪有賠

彰化田尾民宅火災 3樓鐵皮加蓋客廳冒烈火濃煙…住戶即時逃出

相關新聞

暑期租屋熱潮來襲!租屋恐藏看不見的風險

暑期租屋熱潮來襲!租屋恐藏看不見的風險

保護這塊土地 讓動植物有自己的家!環境信託用公眾力量 保存自然環境原有樣貌

保護這塊土地 讓動植物有自己的家!環境信託用公眾力量 保存自然環境原有樣貌

2.3兆資金炸裂 台積電1350元以上 台股上看25000點

2.3兆資金炸裂 台積電1350元以上 台股上看25000點

機器人概念升溫

機器人概念升溫

戴雨凡推藝術公益 理善藝聚暖心同行

戴雨凡推藝術公益 理善藝聚暖心同行

威廉.透納首度來台大展!泰德美術館部長專訪揭露透納背後的光影精神與時代意義

國寶藝術家威廉.透納首度來台大展!泰德美術館部長專訪揭露透納背後的光影精神與時代意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