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陣前換將 前WTO代表上場!中美關稅戰攤牌時刻逼近 3種結局揭密

【文 蔡娪嫣】
北京4月16日撤換2018年起在貿易戰第一階段即扮演關鍵角色的王受文,任命李成鋼接任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
現年58歲的李成鋼,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擁有德國漢堡大學法經碩士學位,曾任中國常駐世貿組織(WTO)代表,也在川普第一任期內擔任商務部部長助理,參與中美貿易談判。
如今瘋狂川普回歸,硬派習近平則換上「洋務派」李成鋼,為中國出口尋找新出路。
在經貿格局動盪之際,這場人事佈局可能重塑中國商品的流向,牽動全球貿易新一輪洗牌,並引發三種可能結局:
結局一:讓中國再次偉大,世界對中國依賴超越美國
李成鋼的任命案,標誌著比劍指美國還要更大的盤算,中國將更雄心勃勃地,加速推進多邊自由貿易和區域經濟整合,打造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貿易體系。
2016年川普第一次入主白宮前夕,中國只簽有14項自由貿易協定,截至今年1月為止,這數字已經上升到23項,對象囊括30個國家或地區,涵蓋中國對外貿易的三分之一。
中國不僅出口額和貿易順差持續快速成長,且對美國依賴程度逐年下降。到了2023年,美國已不再是中國最大出口市場。中國前兩大貿易伙伴是東協和歐盟,美國落到第三;更有甚者,非西方市場如今已佔中國出口的三分之二。
中國在擴張貿易版圖的過程當中,李成鋼表現出色,如今接下貿易談判大旗,他除了必須將川普的禍害降到最低,更肩負加速推動中國完成新一波具戰略意義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同時為中國過剩產能找到更多出海口的任務。
結局二:中國貨洩洪,各國築牆自保
中國長年補貼、低價傾銷,許多國家擔心成為中國過剩產能傾銷的對象,因此佔中國對外貿易三分之二的國家,至今仍未與中國結盟。
首先面臨考驗的,會是韓國和日本。
因為長久以來的新仇舊恨而被擱置的中日韓自由貿易談判,停了5年,在川普的刺激下,於3月30日重啟,三方會後重申,致力達成全面且高標準的自貿協定。中日韓如果結盟成功,在世界經貿擂台上的分量,將相當於美墨加協定及歐盟,不可小覷。
中國的出口壓力,也反映在全球申訴數激增:2024年對中貿易救濟申訴達173件,幾乎是前一年的兩倍。歐盟、美國、日本與印度等主要經濟體,紛紛加強對「經由第三國轉運的中國商品」的管制。
4月,韓國關稅廳指出,偽冒韓國原產地迂迴出口案件層出不窮,5年來查獲176件、涉案金額逾3.2億美元。
如今日韓重啟與中國的自由貿易談判,有東南亞遭到傾銷的前車之鑑,日韓如何趨吉避凶,備受關注。
結局三:大蕭條再臨
中國的出口壓力來自於結構性失衡:中國承擔了全球32%的製造生產,但僅吸收12%的終端消費,習近平政府在去年底之前,透過補貼,低價向外洩洪般傾銷。
去年美國從中國進口4400億美元商品。如果兩國沒有和解,這4000億美元貨物勢必尋找替代市場,湧入其他市場。
當前的貿易大遷徙與1930年代的錯誤決策有驚人相似之處──當年,美國《斯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對數千項進口商品大幅加徵關稅,導致全球貿易急遽萎縮。
(資料來源:Reuters、Lowy Institute、The Conversation)
【延伸閱讀】
2025報稅》所得稅5大新制上路,免稅額、扣除額、所得級距調整一次看
92歲阿嬤進健身房 從車禍後差點臥床,到放下拐杖、變「硬舉」紅人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