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今秋國際新生恐跌4成 多轉去英國、亞洲

在川普政府檢討國際學生政策的動盪局勢下,有意出國留學者對於是否視美國的大學為首選,已心生疑慮。國際教育者協會(NAFSA)分析簽證和入學數據指出,今秋美國國際新生入學人數可能下降30%至40%。美國的大學乃至美國經濟恐將因此大受影響,英國和亞洲大學則成為如此機遇下的最大受益者。
美聯社報導,在中國,由於申請美國簽證的面試等待時間過長,部分學生已放棄赴美就讀;香港的大學正在處理來自美國的國際學生轉學諮詢,申請英國大學的國際學生數量激增。
四大英語教育目的地傳統排名順序為:美、英、加、澳。美國受政策「重創」後,英國明顯受益。雖然英國新工黨政府誓言減少移民,對允許畢業生居留工作的畢業後簽證設定期限限制,但官方數據顯示,申請英國大學的國際學生人數去年一度下降後,今年秋季數量增加了2.2%;其中來自中國的申請數量創下歷史新高,比前一年增加10%;來自美國的申請有近8000名學生,成長14%,創下20年新高。
與多所英國大學合作招生的UniQuest公司數據顯示,英國碩士課程國際學生錄取人數比去年增長約10%。與美加歐洲大學合作的Illume學生諮詢服務公司執行長亨尼格(Mike Henniger)則表示,影響程度數據要到秋季才能確定,「但美國品牌受巨大衝擊,英國確實是受益者」。
與此同時,「留在亞洲」,成為愈來愈受歡迎旳留學選項。香港顧問公司AAS Education總經理鄺偉(Will Kwong)表示,中國學生對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大學的需求迅速成長。許多西方大學在亞洲設有海外校區,學費比去美國或英國更實惠。
鄺偉表示:「新冠疫情緩解後,選擇在亞洲留學已成趨勢;美國政府更迭,也明顯加劇了這種趨勢。」
一些亞裔家庭向鄺偉表示,由於政治動盪和簽證困難,美國不再是他們的首選。許多仍在等待美國簽證面試的學生,很可能錯過秋季開學日。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