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雨神狂轟!遊客爬上基隆嶼高點賞美景 2人竟遇雷擊受傷

新城老街幾乎沒人!花蓮端午連假住房率低於3成 旅宿業者分析原因

以北約為例 美國防次長籲亞太盟友軍費增至GDP 5%

美國國防部主導政策的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國防部主導政策的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國防部主導政策的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表示,美國敦促北約盟友提高國防支出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以反映其面臨安全挑戰的迫切性,美國亞太盟友也應加以留意,「這就是應對重大安全挑戰的樣子。」

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多次提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盟國國防預算占GDP比重應從目前2%升至5%,美國駐北約大使惠塔克(Matthew Whitaker)日前也告訴歐洲媒體,「5%不只是個數字,而是安全所必需。」不過,比利時官員直言,5%目標「太超過」,將串連反對。

柯伯吉昨天在社群媒體平台X推文表示:「美國正理所當然地敦促我們的北約盟友增加國防支出,以反映他們面臨安全挑戰的迫切性,這意味著應達到(GDP的)5%。」

他還說,美國的亞太盟友應該加以留意,「這就是應對重大安全挑戰的樣子。」

柯伯吉並舉德國為例,反駁「那些認為事情無法改變或太困難的人」。他說,德國經歷數十年軍事投資不足後,德國新政府承諾國防支出將達到占5%GDP的目標,「這是值得讚揚的進展。」

柯伯吉曾在「川普1.0」擔任國防部負責戰略和軍事發展的副助理部長,去年底獲川普提名出任美國國防部主導政策的次長。

他3月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表示,台灣國防支出的GDP占比仍遠低於3%。他並同意川普觀點,認為「台灣的國防預算應該接近GDP的10%,或至少在這個範圍內。」

他表示,要求美國人,尤其是美軍承擔風險,而盟友卻不願盡責任,這對美國不公平,也不是可行的戰略。

總統賴清德2月以來多次表示,將優先推動特別預算,讓台灣國防預算達到GDP3%以上目標。

此外,柯伯吉4月就任新職後,5月初接獲擬定國家國防戰略的任務,最晚須於8月31日遞交最終版草案給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這份戰略將以美媒曝光、著重遏制中國奪台行動及強化美國本土防衛的「暫時國防戰略指導」為基礎架構。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先前報導,根據這份暫時指導方針,由於人員及資源有限,五角大廈將「承擔其他地區的風險」,並施壓歐洲、中東及東亞盟友提升國防支出,以承擔嚇阻俄羅斯、北韓及伊朗威脅的重責大任。

美國國防部公共事務助理部長帕尼爾(Sean Parnell)表示,國防戰略將優先考量美國本土防衛,並在印太地區嚇阻中國。戰略也將著重增加全球盟友及夥伴分擔的責任,在加強關係的同時,為持久和平創造條件。

國防部 川普 美國

延伸閱讀

華爾街大逃殺 不是空穴來風

史賓塞:關稅戰促成多邊貿易體系 大陸、歐洲與新興經濟體靠攏

穆迪調降美國債信評 對台灣影響有限

坦言要面對疑美論 賴總統:但川普上任後對台政策未變

相關新聞

眾院共和黨提案改革白卡 760萬人將失醫療補助

聯邦眾院共和黨人為削減政府開支,提案對俗稱「白卡」的聯邦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進行全面改革,引入一系列新規定和...

昂貴救命路…華男開盲腸帳單20萬:不夠窮又不夠富 看不起病

「誰不想健健康康活著,但現在醫療系統彷彿一直把人往死路逼」,剛在內華達州一家醫院接受盲腸炎手術的徐毅強,移民來美20多年...

若砍白卡嚴重衝擊華社 華人憂沒病看「會出人命」

有關削減白卡計畫(Medicaid,加州名為Medi-Cal)的傳言不斷,加州華人Brad表示,他和母親、兄妹都在使用該...

憂美經濟前景 今夏旅遊「縮水」國內自駕遊興起

由於對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前景感到擔憂,國人面對暑期旅遊的心態也出現轉變;如何旅遊比較省錢?成了一大考量重點。不少人放棄搭...

華婦持白卡7年 川普執政下…竟陷「有病無處醫」窘境

持有伊利諾州白卡(Medicaid)已經七年的44歲的林娟,在川普總統重掌白宮後,第一次感受到「有病無處求醫」的窘境,患...

給付低、付款慢…拒收白卡診所、醫院或爆增5成

補助金額低、回款速度慢,一直是許多診所、醫院收治「醫療補助」(Medicaid,俗稱白卡)患者的心結。然而川普政府大砍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