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養老院當作餘生的避風港 老婦入住半年竟被一紙通知趕走:感覺被背叛了

對許多獨居長者來說,有醫療、有照護的安養設施原本是理想的避風港——但這個避風港,真的穩固嗎?日本一位女士大野節子以為自己終於找到了人生的「安住之地」,沒想到短短六個月後,一紙通知打碎了她的期待。
根據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78歲的大野節子(化名)原本獨居多年,直到最近腿部和臀部逐漸感到無力,身體退化明顯,才開始對一個人生活感到不安。碰巧大野原本居住的老公寓即將重建,她不得不尋找新住所。不過在日本,高齡者租屋困難,讓她一度感到徬徨:「像我這樣的老人,要去哪裡住?」
多方打聽之下,大野最後決定住進一間介護型養老院,無需預付入院費,每月費用約16萬日圓(約新台幣3.32萬元),剛好在她17萬日圓(約新台幣3.53萬元)的月退金範圍內。雖然一開始擔心與其他長者共處會不適應,但實際入住後,她對環境相當滿意,工作人員親切、生活簡便,也不用再為日常瑣事操心,讓大野忍不住感嘆:「如果早知道這麼舒服,我應該早點來住。」
然而,這份安穩僅維持了半年,某天大野收到設施管理方發出的書面通知,內容指出「因應物價上漲,月費將自下月起調漲至20萬日圓(約新台幣4.15萬元)」,若無法接受,則需主動搬離。這對她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畢竟大野的年金本就只夠支付17萬日圓的費用,多出來的4萬日圓根本無法負擔。得知消息的大野啞口無言,「我以為這是我的避風港,但不知道為何,我感覺被背叛了」。
最後,在退房期限內,她總算找到符合價格預算的機構,在搬家期限前順利搬遷。不過大野坦言,這次經驗讓她不再對所謂的「安養」抱有太高期待。
據了解,這間養老院的管理權被轉移給第三方,新管理方全面調整收費標準,無法接受的住戶只能選擇離開或接受突然的價格變動。該報導也提醒,在入住養老院前,不僅需要考慮價格、地點、提供的服務等,還要考慮營運公司的財務狀況,過去是否被轉讓或被收購,以及未來政策變化的風險。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