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中關係回溫前過境…賴總統出訪時點尷尬 延後恐更難安排

美中第三輪經貿會談結束 川普:談判非常好 今年內「川習會」有譜

5縣市大雷雨狂轟…中南部慎防致災雨 吳德榮:下周三再轉盛夏

印度1歲童遭眼鏡蛇攻擊!下一秒「把蛇咬死」震驚全村

印度北部一名1歲男嬰,日前在家中遭印度眼鏡蛇纏住雙手,男童當場將蛇「反咬致死」,隨後昏迷,所幸送醫後恢復穩定,目前仍住院觀察。圖為一條眼鏡蛇。路透
印度北部一名1歲男嬰,日前在家中遭印度眼鏡蛇纏住雙手,男童當場將蛇「反咬致死」,隨後昏迷,所幸送醫後恢復穩定,目前仍住院觀察。圖為一條眼鏡蛇。路透

獨立報報導,印度北部比哈爾邦(Bihar)一名年僅1歲的男嬰,日前在家中玩耍遭印度眼鏡蛇(Indian cobra)纏繞雙手,旁人一時之間衝過去,沒想到男童當場將蛇「反咬致死」,隨後陷入短暫昏迷,所幸送醫後恢復穩定,目前仍住院治療中。

根據印度時報,這起事件發生在印度與尼泊爾邊界的貝帝亞(Bettiah),1歲大的男童戈文達(Govinda)在家中玩耍時,拿磚頭扔向一條眼鏡蛇,結果蛇突然反擊,纏住戈文達的雙手。

戈文達的祖母受訪時心有餘悸地描述,當下大家都衝過去救他,沒想到戈文達反咬住蛇,咬得太狠,直接把蛇咬死。這起事件也引發當地全村震驚。

戈文達在咬死蛇不久後便昏迷,家人緊急將他送往鄰近的基層保健中心初步治療,之後再轉送至鎮上的政府醫學院附設醫院(GMCH)。院方表示,蛇毒並未進入血液系統,屬於輕微中毒,並無致命危險。

根據院方說法,目前仍持續觀察戈文達是否有中毒症狀,若出現反應,將立即啟動毒理治療程序。醫療團隊也要求家屬提供更多當時男童咬蛇的具體情況,以便進一步評估。

印度蛇類種類繁多,全國約有300種蛇,其中60種屬高度毒蛇,包括羅素毒蛇(Russell’s viper)、環蛇(krait)、鋸鱗蝰(saw-scaled viper)、眼鏡蛇(Indian cobra),這「四大毒蛇」幾乎造成印度大多數蛇咬致死案例。

眼鏡蛇 印度

延伸閱讀

韓股、台股 外資青睞

雙方互咬!印度2歲童纏鬥眼鏡蛇...毒液不敵蠻力 與神話驚人相似?

台中市新增各1例屈公病、瘧疾 衛生局:曾赴印尼和印度旅遊外籍人士

中印關係和緩難解僵局?彭博:比亞迪高層簽證仍未獲批

相關新聞

「可樂+花生」你敢試嗎? 美國南方百年吃法掀熱議

美國南方流傳近百年的飲食習慣「可樂加花生」(farmer’s coke)近期在社群平台再掀討論。這項結合鹹味花生與瓶裝可樂的傳統吃法,原為農工為求飲食方便而生,如今卻在網路上引發熱議,有人大讚懷舊風味,也有人直呼無法接受。

健身心臟驟停倒地!英女「死亡17分鐘」 揭靈魂出竅體驗:看到腿很胖

擁有「瀕死經驗」的人非常少,每個鬼門關前走一遭回來的人,體驗到的都不太一樣。英國一名女子運動時突然心臟停止,幸好經過救護人員努力搶救,她活了下來,並分享當時靈魂出竅的感受。

印度1歲童遭眼鏡蛇攻擊!下一秒「把蛇咬死」震驚全村

獨立報報導,印度北部比哈爾邦(Bihar)一名年僅1歲的男嬰,日前在家中玩耍遭印度眼鏡蛇(Indian cobra)纏繞...

搭乘遊樂設施滑一跤…18歲少女頭髮卡滾輪「頭皮幾乎被扯掉」急送醫

英國日前傳出一起駭人的遊樂設施事故,一名18歲女子在漢普郡南安普敦市郊舉辦的活動「Netley Marsh Steam and Craft Show」中搭乘遊樂設施時,疑似不慎滑倒,結果頭髮卡進地板的滾輪,導致幾乎整片頭皮嚴重撕裂。

為聽音樂玩賓果!無良醫關設備警報 白內障患者慘死手術台

美國一名患者在接受白內障手術時死在手術台上,竟是因為醫生為了玩音樂賓果關掉了設備的警報,導致無人發現患者出現異常。

少林寺方丈的醜聞:釋永信「少林CEO」的紅塵爭議

中國有「少林CEO」之稱的嵩山少林寺住持——釋永信——在7月27日晚間突然由少林寺官方發布訊息,因「涉嫌侵占寺產、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並育有私生子」,已遭到官方調查。截至7月28日,目前尚未有更多案情細節公開,而中國佛教協會在今天宣告註銷釋永信的戒牒;這也是繼2018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釋學誠的「北京龍泉寺性侵案」後,又一樁中國佛教重磅醜聞。然而釋永信早已不是第一次發生爭議,1990年代職掌少林寺以來,就接連有商業利益紛爭和性醜聞傳出,最終都不了了之。這一次突發調查尚未明朗,背後原因和內情已引起中國社群的揣測。釋永信過去有政治和商業的金身護體,風波不斷卻總是平安過關,但這一次還能度過「劫難」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