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楊柳颱風持續增強「14縣市納陸警範圍」今天影響最鉅、4地慎防大豪雨

學者指賴清德失去讀賣、產經支持 小笠原:還有朝日新聞

「726大罷免」後日本主要媒體相繼發文批評賴清德,引發學者關注「賴清德失去日本輿論支持」的現象。美聯社
「726大罷免」後日本主要媒體相繼發文批評賴清德,引發學者關注「賴清德失去日本輿論支持」的現象。美聯社

「726大罷免」全盤皆墨後,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林泉忠11日在香港《明報》發表題為「信任赤字?——當賴清德失去日本輿論支持的時候.....」的評論文章指出,大罷免後,8月1日,日本《讀賣新聞》率先發表社論,直白批判台灣大罷免。緊接著,8月4日,另一大報《產經新聞》也發表評論,同樣不假辭色地「唱衰」賴清德。

台灣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隨後在個人臉書援引林泉忠的文章稱,林泉忠沒有提到的還有《朝日新聞》的社論。所以,日本輿論的光譜裡,從保守派的《讀賣新聞》到自由派的《朝日新聞》都對於台灣的罷免政局表示不樂見的態度。

林泉忠在《明報》的文章指出,「726大罷免」後,這些日本重量級的偏右媒體,過去普遍被視為對民進黨友好,如今卻紛紛對賴清德展開負面評價。

《讀賣》社論的標題為「台灣舉行罷免投票,排除在野黨的意圖被否決」。林泉忠表示,光從標題便可看出,這篇社論直接否定了「大罷免」的正當性。《讀賣新聞》毫不客氣地直指其目的在於「排除在野黨」,批判力道可謂異常尖銳,徹底否定了運動的合理性。

此外,社論直言「希望賴氏能夠透過對話來彌合社會裂痕,而不是挑起朝野對立」,並總結「賴清德政府責任重大」,明確表達對這一連串政治紛擾的批判立場。

林泉忠指出,《讀賣新聞》發表如此直截了當地批判台灣領導人的社論,可謂絕無僅有,其背後緣由引人深思。他一開始就認為,「這絕非《讀賣新聞》的單獨看法」。果不其然,四天後,《產經新聞》重要欄目「全球評論」也發表前台北支局長田中靖人的評論,題為「賴總統會是陳水扁第二嗎?」

林泉忠表示,《讀賣新聞》發行量不僅是日本之最,更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大報,《產經新聞》亦為日本五大報之一(與《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並列)。更重要的是,這兩大報在意識形態上偏向中右,長期以來被視為是對民進黨較為友好的輿論重鎮。

林泉忠認為,如今,兩大報社不約而同地發表批判賴政府的社論與評論,顯示日本輿論對賴清德執政風格的負面評價已然浮上檯面,稱賴清德已開始失去日本的信賴,亦非誇大之詞。

他進一步指出,日本輿論對賴清德的不信任並非始於「大罷免」。事實上,日本主流輿論與眾多台灣研究專家,早在賴清德2024年1月勝選後,便紛紛表達擔憂。這種擔憂源於將賴的風格與以穩健、謹言慎行著稱的蔡英文進行對比。從2024年賴清德充滿火藥味的「520就職演說」一路走來,到今年3月親自發表「五大國安威脅、十七項因應策略」,日本主流輿論對賴清德的「挑釁意味」印象始終未曾改觀。

林泉忠在這篇文章中強調,「大罷免」的失敗,不過是賴政府該項政策「荒腔走板」、「本就缺乏正當性」的執政失誤,且在民意清晰的「審判」下暴露無遺,而被日媒撿到了槍。

他認為,就短期觀察,日本輿論的批評會在日本公共領域塑造「賴政府是否穩健」的印象,進而影響政界與部分輿論在公開表態挺台上的積極度。但實務層面的經濟合作、供應鏈協作與低可見度的安全對話通常仍會延續,因為日本的基礎戰略利益(半導體、區域安全)不會因輿論一時而改變。

就中期影響而言,林泉忠指出,若台灣執政者能及時調整溝通並以具體、互惠的政策行動回應日本的關切,日本在政界包括國會及政黨層面的支持會回穩;若未能調整,則日本某些較為保守或務實的決策者可能在政治聲援(high-profile endorsements)方面採取更審慎態度,偏好技術性、低政治曝光的合作。

林泉忠表示,日本輿論重鎮在「726大罷免」之後對賴清德堪稱毫不留情的尖銳批評,反映的是日本對台灣政局穩定與對兩岸政策可預測性的高度關切。賴政府接下來是否能以更包容且透明的溝通、加速可見的對內緩和朝野對立,對外展示穩健外交風格,來回應信任赤字——這將決定日本在中期願意給予多少實質性的政治支持與公開表態。

賴清德 罷免

延伸閱讀

劉世芳稱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蕭旭岑批違憲閣員應下台

北檢函文客運業者說明反罷廣告 羅智強:東廠來了!

賴清德726罷免後才向災民致歉 陳菁徽:人民不需鬥雞總統

美國疊加關稅挫我產業 鄧凱勛:賴清德治國只剩騙

相關新聞

為風災道歉 卓揆暗示內閣將改組

賴政府上任至今逾四五○天,歷經大罷免失利、對美關稅談判尚未達陣及中南部風災豪雨,近期民調顯示,賴政府施政滿意度下滑。行政...

閣揆難換…局部改組機率大 郭智輝、邱泰源、鄭英耀爭議多遭點名

行政院長卓榮泰昨天表示「必要時,會對重要人事做應有處理」,引爆內閣改組話題。據指出,綠營立委期盼「有感改組」,認為「更換閣揆」最能讓人民耳目一新,但也理解在朝小野大情勢下,難尋接棒人選,轉而訴求調整爭議閣員也是方式之一,因此綠營內多判斷,此波局部改組機率更大。

美前國務院顧問再撰文 質疑美國會對台支持 籲台應重新定義台灣

曾任美國國務院資深顧問的惠頓(Christian Whiton)12日再度發表文章,質疑台灣在美國國會的跨黨派支持不如想...

普發現金何時發放?卓榮泰:會請財政部加快速度

賴清德總統日前公告「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條文明定普發現金1萬元,國民黨立委羅智強關切10月...

美國霸權下台灣如何生存?吳玉山:講話像民主黨恐讓川普反感

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今在網路直播節目「志聖鮮思」,邀請中研院院士吳玉山對談。吳玉山說,川普主義...

卷證資料流出? 林岱樺:暗黑勢力介入 戰到底

民進黨立委林岱樺涉嫌詐領助理費遭起訴,鏡週刊昨報導,林岱樺手機對話已遭破解、還原,成涉案鐵證,另據法院卷證顯示,通法寺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