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賴清德接受日經新聞專訪 「痴」人說夢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提及關於台美、兩岸、半導體產業及國際經貿局勢等議題看法,其中雖可了解他對美國川普總統思考有相當程度掌握,但也能見到語焉不詳及說法怪異之處。限於篇幅,僅談相關議題。
首先是語焉不詳部分。賴總統歸納川普意圖包括:解決美財政問題、再工業化、成為人工智慧世界中心、確保世界和平等,但卻沒談怎麼務實地滿足其意圖。他其實少談了川普意圖尚包括:解決貧富差距問題。川普能當選,主因是美國窮人沒享受到全球化好處,所以才搞出鐵鏽帶支持川普、全球化獲利者支持民主黨的國內對立傾向。而選票才是川普最重視的事。這點對賴政策有影響,容後說明。
至於即將進行的台美談判,賴說:一、希望從零關稅開始談起,台美尋求機會洽簽雙邊貿易協定;二、希望藉由投資來幫助美國再工業化,及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心,同時讓台灣產業能升級、轉型,也讓台灣產業能進一步融入美國經濟結構,確保台灣長期發展。
如果真的認識到川普想解決美國財政問題,台美從零關稅開始談其實是沒意義的。近年我對美出口最大宗為電子資通訊產品,占整體出口七成左右,半導體關稅本來就是零,其他相關產品我們也極有市場競爭力,零關稅談下來的結果仍只是維持台灣出超優勢。美方除非傻了,否則關稅目的只是迫使對方上桌,不會在這議題上多所著墨。而台美雙邊貿易協定這麼多年談不起來,政經因素甚多,賴總統想趁機爭取,不是不行,機率極低。所以問題還是回到:賴政府打算怎麼滿足美國?
重點應該是投資。然而,目前主要投資來自民間企業,賴總統不能代他們做決策,他自己也講了: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法治社會,所以台灣的公司基於業務需要到世界各地投資,原則上只要不損及國家利益,政府都會支持。而公司投資的「功勞」,是否算在台灣身上也有疑問。比如台積電搶在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前赴美投資,但川普還是宣布了台灣位在排名前列。
其次是賴的怪異說法。相關部分至少有二:一、高關稅不利對美投資:賴稱他盼望美方理解,若對台灣課徵關稅,將不利於台灣的半導體與資訊科技產業對美國的投資。
但應該是剛好相反:要不是美國提出了高關稅,台積電不會這麼快決定赴美大舉投資,而也因為高關稅,可以確保搬到美國的廠商可以獲利,如此就不會僅虛應故事,將能真正培養起美國工業的競爭力。
二、台對兩強的價值選擇:對於美中之間該如何選擇問題,賴稱他是在決定,自己的國家是要朝民主憲政體制,還是要走回頭路到專制獨裁的政體。在這裡,其實是一個價值的選擇,而不是國家兩強之間的選擇。
在兩強間選擇很可能導致經濟失敗,甚至戰爭前提下,賴似乎是在說:我們願以與價值相近夥伴交往為代價,其餘犧牲可以不計?除非賴想的是台獨機會,否則他超越多數國際政治界關切說法,讓人難以理解;更何況,台灣現在不是朝向民主憲政體制,而是正在接近五權歸一的獨裁政體,原因之一就是賴選邊的結果。賴用「敵對勢力」說逐漸壓迫社會,卻侈言堅持民主憲政體制,未免搞笑。
正因為存在經濟失敗,甚至戰爭前提,與正走向獨裁政體的內部政治,賴政府想怎麼花納稅人的錢「幫忙美國」,就是我們該關切的事了。花錢的玄機可以看賴專訪裡提及要採購、投資、解決非關稅貿易障礙等問題、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及從美國進口天然氣等,將「確保縮減台美之間的貿易逆差」。
這也包括正率團參加「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的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發言。他對台灣是否會訂出對美直接投資目標額的問題,表示:政府有這方面思考,但目前還在討論、盤點的過程。在致詞時則說,台灣政府除了希望企業增加直接投資之外,也鼓勵台灣企業擴大對美國農產品、國防設備等採購,以創造更公平的貿易環境;希望台美合作更深入,促成美國的再次偉大。
如果有利可圖,私人企業為什麼直到今日才想到要投資?川普想解決美國財政、再工業化與貧富差距問題,賴政府要怎麼花錢才能滿足?恐怕是除了天然氣外,還要透過政府補助私人企業與美國合作、採購才能達成。但這也不能藉此讓台灣產業升級、轉型,因為美國再工業化也是要解決工人失業、擴大貧富差距問題,重要產業自己國家生產雇工都不夠了,不太可能分散給台灣生產。而其他沒機會加入的台企與農產品,未來還要面對賴政府採購的美國貨競爭。賴政府拿台灣納稅人的錢幫助美國產業跟台灣競爭,這場景怎麼想都非常荒謬。
當然最終問題是:賴政府所為能否滿足美國?或可借用獨派大師談川普統一與和平、批評統派說法:以統一做為壓榨中國經濟的誘餌…但其實踐面:中國必須犧牲經濟直到把美國那樣的超級經濟體養到川普認可的「再度偉大」。但川普本性貪得無厭,中國付不起犧牲的代價。
中共付不起,台灣相對小,又怎麼能付得起呢?賴會這樣做,不過就是要以追求獨立的癡來達成美國支持的夢罷了,搞政治者,可能肩負千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應該要更務實些。統獨光譜兩端都不能解決問題,應該要讓位給中間力量處理較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