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企業使用AI指引 勞動部年底發布

本報日前報導,國內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企業考慮使用AI徵才,但卻可能暗藏就業歧視、侵犯隱私、違法解雇等疑慮,引發關注,立委陳菁徽、黃秀芳、林淑芬昨於立院衛環委員會皆關切此議題。勞動部長洪申翰說,勞動部預計年底發布相關指引,內容包括就業歧視、勞資關係、隱私權。
陳菁徽說,亞馬遜Amazon曾利用AI篩選履歷,卻因為過去聘僱紀錄以男性居多,因此AI篩選結果是若履歷表出現女性會被扣分,最後亞馬遜放棄這個實驗系統;林淑芬也提到,AI固然能提升效率,但若數據本身存在性別、年齡等偏見,篩選就會複製、加深歧視,這對女性、中高齡相當不利,另AI也有侵犯監控員工隱私權的問題。
洪申翰坦言,若以AI工具招募員工,看起來很方便,甚至減少很多人力資源的投入,但反而會複製歧視或偏見,尤其是性別跟年齡,因此勞動部預計今年底公布三項指引,包括AI產生的員工監控、隱私權問題,以及就業歧視問題。
勞動部綜合規畫司長王厚誠補充,三項指引分別針對就業歧視、隱私權保護、勞資關係上使用AI的相關規定,供企業及勞工遵循。另還有一項是人機協作要點,預計明年公告。
不過,林淑芬提醒,AI運用將衝擊企業管理、勞資關係還有就業市場對勞動者的歧視,應該思考法律配套為何,訂出法律上的處分及罰則,不要只停留在道德規勸。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