剴剴受虐致死遭批「政府許可」 衛福部回應:兒虐納入常態訓練

剴剴案今天宣判,虐待男童保母劉彩萱被判無期徒刑,劉若琳被判刑18年。剴剴案不是被家人虐死,而是被政府許可,合法登記的保母凌虐死亡,各界關注如何強化相關服務。有民團點出,關鍵是保母訪視制度是否真正落實。對此,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張美美說,剴剴案發生後,衛福部調升訪視次數,並增補102位行政人手,讓居托中心訪視員專注於訪視業務。
彭婉如基金會居托部組長李庭欣指出,合法保母是由居托中心負責訪視管理,真正要預防兒虐,須看訪視人員是否有危機辨識能力,找出托育環境潛藏風險。但實務上,居家托育中心訪視員,不僅要親自到現場訪視保母托育情況,還要處理行政文書事宜,辦理在職教育,執行宣導任務等,政府雖提升訪視頻率,但若不補足人力,制度實施成效有限。
張美美表示,剴剴案發生後,衛福部研擬改善措施,已將訪視次數由原先4次提高至6次,0至2歲、發展遲緩、出養及家外安置共3類全日托兒童,與長期收托3位兒童以上、3個月內曾有不當對待,但未達違法程度保母,更要求加強訪視,且訪視執行時,必須採不預約訪視,並安排不同時段,若有兒虐跡象時才能被發現。
保母訪視工作,是由全台71家居家托育中心訪視人員執行。張美美說,現行訪視員與保母比率,為一位訪視員訪視60位保母,民間團體反應,居托中心人員必須執行許多行政工作,無法專心訪視孩童,為此,社家署去年10月起,增聘行政人力,安排每家居托中心至少1人,案量較多的居托中心,則可聘僱2位行政人員,藉此緩解訪視員庶務壓力,讓他們專注於訪視保母,提升訪視品質。
提升兒虐辨識也是關鍵。張美美表示,社家署已對訪視原則作出調整,訪視員實際執行訪視時,必須要觀察孩童照顧品質,以及是否遭受不當對待,另於去年已舉辦兒虐辨識教育訓練,今年起納為常態性訓練,每年在職訓練中,都會納入實務研討,課程內容強調兒虐個案討論,藉此協助訪視員強化兒虐辨識能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