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破天荒踏入南投!白沙屯媽祖3路口鑾轎擺動 今晚受天宮駐駕過夜

擋不住校內聲浪、會考在即 板橋某國中校長提前離開

美眾院通過友台法案 學者:從行政立法共識變具體行動

美國眾議院通過「台灣保證實施法案」以及「台灣國際團結法案」。路透社
美國眾議院通過「台灣保證實施法案」以及「台灣國際團結法案」。路透社

美國眾議院通過「台灣保證實施法案」以及「台灣國際團結法案」。學者分析,美國立法與行政單位從共識變成actionplan(具體行動),這對美國外交人員有推進作用;且與台交往限制已成美國對中談判重要籌碼,深具象徵意義。

美國聯邦眾議院5日口頭無異議通過「台灣保證實施法案」(Taiwan Assurance Implementation Act),授權國務院定期檢視與台交往所自我施加的限制,並列出解除的計畫;並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新增聯大第2758號決議不涉台的論述。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所長郭育仁和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受訪時指出,此次法案的通過,顯示美國立法單位與行政單位的意見有相當程度共識。

「台灣國際團結法案」要求美國在各國際組織中的代表,透過話語權、投票權及影響力,倡導這些組織抵抗中國試圖扭曲涉及台灣的決議、用詞、政策或程序等作為。

郭育仁分析,美方這次從共識變成是action plan(具體行動)。總統賴清德去年1月當選後不久,諾魯就以聯大第2758號決議為由做出外交轉向,「那是中國新一波法律戰的起始點」,美國很早意識到這點。

陳世民則說,法案還需經過參院同意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簽署,一旦成為法律,對美國外交人員會有相當大的推進作用;且美國需要團結西方國家採取行動抵制中國論述,尤其中國正以威脅利誘他國接受中國武統台灣的論調,「美國可採取領導角色支援台灣」。

至於「台灣保證實施法案」,郭育仁指出,取消或放寬交往限制已經講很久了,卡關之處在於台灣的國安會秘書長、外交部長以及國防部長能不能進入華府特區。

郭育仁認為,美國把「與台交往限制」當成對中談判的重要籌碼,若美中關係惡化到幾近撕破臉,美國將會完全解禁,美國國會等同做球給川普;此法案「非常具有象徵性意義」,實際上台灣三長「只差跨過那條河」進入特區,且直接溝通管道早已建立。

2021年1月,時任美國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在卸任前夕宣布取消對台政策自我施加的限制,廢除所有與台交往準則。拜登政府上任後恢復準則,但放寬雙邊交往。

陳世民表示,龐培歐當時是以行政命令廢除準則,這次入法之後,未來政府除非修法,否則不能限制美國官員和台灣官員的互動層級。

2758號決議 台灣 川普 美國

延伸閱讀

00687B 見甜甜價 法人:長天期美債長線樂觀

川普擬課外國電影100%關稅 白宮:未做最後決定

川普政府新招:移民若自願遣返 機票免費、送千元「有機會回美」

美國製造業衰弱之說 是真是假?

相關新聞

郭智輝遭爆涉圖利…立委討自費發票 卓榮泰:必須查清楚

週刊報導經濟部長郭智輝設宴辦在妻兒旗下餐廳,遭疑圖利崇越;經濟部部長室表示,餐費由郭智輝本人負擔。立委要求,郭智輝應出示...

防才藝班、營隊性侵案 兒童工作證將納兒少法修法草案

兒虐、兒少性侵事件屢次登上新聞版面,有民眾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倡議平台「提點子」提案,要求國內建立「兒童工作證制度」,任...

送康乃馨也遭質疑 陳亭妃嘆:母親節何時變得無情又冷漠

民進黨2026台南市長黨內初選之戰愈演愈烈,母親節將至,有民眾在社群PO文質疑立委陳亭妃送大量康乃馨的經費何來?陳亭妃今...

賴總統就職將滿一周年 黃國昌:司法毫無改革只有倒退

賴清德總統即將就職滿一周年,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黃國昌今天說,執政成果只能以「慘不忍睹」四個字來形容,「司法改革」對民進...

美眾院通過友台法案 學者:從行政立法共識變具體行動

美國眾議院通過「台灣保證實施法案」以及「台灣國際團結法案」。學者分析,美國立法與行政單位從共識變成actionplan(...

閣員頻惹議挨批「與社會脫節」 520內閣換血已成必然

每逢520政權交接周年,社會總會掀起一波對內閣人事的檢討聲浪。內閣適度改組,不僅是政治責任的展現,更是注入新血、激勵士氣的必要手段。 畢竟,政府施政屢遭質疑,最重要的關鍵往往不在政策本身,而在執行者是否具備魄力與能力。透過人事調整,能讓各部會重新上緊發條,強化團隊戰力,並展現政府謙卑傾聽、持續改善的態度。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