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百年罕見豪雨 國定古蹟「台灣府城」南門段城垣傳塌陷

近日受西南氣流影響,台南降下百年罕見雨量,國定古蹟「台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蹟」南門段城垣疑因長時間受雨水滲蝕,結構受損,6日下午5時發生部分塌陷,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及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接獲通報後,昨天會同專家學者現場會勘,將先穩定結構,避免災損擴大。
台南市文資處表示,這處位於台南市中西區樹林街的南門段城垣殘蹟,建於西元1788年,以三合土興築,正面朝向街道,後方緊鄰台南女子,部分牆段並為該校圍牆之一。1985年列為三級古蹟後,隨即展開調查與修復工程。當時城垣周邊雜草叢生,局部外層版築傾倒、內層土方流失,修復後才呈現今日風貌。
8月6日傍晚,台南女中通報城垣部分塌陷,文化資產局與市府文化資產管理處隨即趕赴現場查看,城牆往前傾斜上方有裂痕,昨上午邀集專家學者與相關單位會勘。初步研判,塌陷主因為連日豪雨造成地基下方土石流失,必須緊急加固避免傾斜擴大。
文資處長陳思瑀表示,專家已建議分階段進行搶修,首要任務是先穩定結構,避免災損擴大。因管理單位是台南女中,文化局已協助其盡速啟動緊急採購程序,市府也將配合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援與補助申請協助。
陳思瑀說,今年是台灣府城城牆建照300年,位在台南女中的這段南門段城垣距是保留較完整的城牆,但距上次修復已歷35年,這次大豪雨後,文化部也計畫全面維修。
目前管理單位已於第一時間完成封鎖線設置及警示標誌,提醒民眾經過時注意安全;市府也將持續關注修復進度,確保古蹟保存無虞。
文化局表示,自西元1725年台灣府城城牆獲准興築以來,歷經多次變更與擴建,由最盛時期的14座城門,至今僅存大東門、大南門,以及東門段、小東門段、南門段等城垣殘蹟,並保留外城兌悅門、巽方砲臺等遺構,完整呈現清領時期台灣城池的格局。2023年,相關遺構合併指定為國定古蹟「台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