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蕭亞軒暴瘦!健康狀況引擔憂 粉絲心疼「大腿比手臂還細」

台中奧客大鬧超商...無辜店員遭啤酒「噴滿臉」 全家怒發聲明:絕不容忍

【重磅快評】若非大罷免 +20%關稅怎會拖過實施日才引爆

美國對台課徵「20%+N」對等關稅,產業界譁然。示意圖。記者黃仲裕/攝影
美國對台課徵「20%+N」對等關稅,產業界譁然。示意圖。記者黃仲裕/攝影

罷免運動,民團天天罵藍委賣台,恐怕都沒有關稅談判會賣。賴政府硬是拖到美國公告實施日之後,才被動向全台證實對等關稅是+20%。生米煮成熟飯,官員冷看民怨沖天無所謂,反正關廠失業也不影響升官發財。

日本要求美方更正對等關稅是15%最惠待遇,而非疊加稅率,引起在野黨追查我方稅率。若非如此,賴政府恐怕要等到廠商報關東窗事發,才會對全國吐實。官員和綠委忙著自清,稱四月就說過。此話一出,馬腳畢露:政府在談判全程只說一次「疊加稅率」,談判結束都避而不提;更過分的是,官員早說過卻不協助產業未雨綢繆。這是在怕什麼?

四月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正逢大罷免進入第二階段連署,如火如荼。除了國貿署針對業者發政策懶人包,公共政策討論付諸闕如。以率先指責在野黨搞不清的吳思瑤為例,她的臉書只有四月初一篇談關稅,其餘都是大罷免。更別說國貿署四月十日後對疊加稅率影響全無詳細說明。

負責談判的經貿辦,四個多月來只有八則新聞稿,其中兩則是澄清,其餘都是「建設性進展」一語帶過。日韓歐盟都將疊加稅率列為談判重點,但經貿辦從未提及談判是否處理疊加稅率。賴清德也沒說過,他恐怕和民眾同時知道,原來是+20%。

台美從五月進入實體談判,政府搬出美國要求保密為由,放棄主權沒收人民知情權。產業很焦慮,但總統好整以暇聽取沈伯洋、曹興誠報告大罷免進度,並準備團結十講。不曾聽聞他關心疊加稅率對傳統產業影響,更沒證據顯示他曾指示政院和業者溝通因應備案。

若無大罷免,對等關稅攸關產業存亡,一定會在立院引起討論。即使賴政府從AIT拿到黑箱執照,但疊加稅率高低、衝擊與因應,不會拖過美國海關實施日之後才引爆。民意可及時要求談判團隊反映產業需求,甚至作為前線攻防的奧援。為何賴政府不肯在談判過程與社會充分溝通?

首要原因當然是為大罷免護航,避免談判進度轉移注意力,抵消「抗中保台」仇恨動員。大罷免對台灣的傷害,除了撕裂社會,影響關稅談判疏於產業防禦因應,代價實在大到難以數計。

賴政府需要黑箱談判,另一主因就是隱瞞台美關係不如預期。放眼美國與重要貿易國談判,無一如台灣能見度是零。究竟鄭麗君與哪位美國高官上桌談判、形式為何,完全不知。台灣真的像日韓歐盟有坐上談判桌,或者僅是會面遞送方案,被動等待對方回應?

為了823大罷免反敗為勝,賴政府面對民怨怒火再耍無賴。32%降到20%,有何附帶條件?賴政府聲稱要和232條款產品包裹談判,依然諱莫如深。難道又要等生米煮成熟飯,由川普掀鍋逼人民苦吞?

關稅 賴政府 談判團隊 罷免 稅率 疊加 台美關係

延伸閱讀

反黑箱昨是今非?國民黨批沈伯洋幫賴清德「盲盒談判」洗地

沈伯洋明突邀政院「機密會議」報告關稅 藍委批要公布了還黑箱

遭游盈隆酸「燒成灰還是綠」 曹興誠反嗆「有色盲」:已變了顏色

曹興誠:游盈隆請閉嘴 別學徐巧芯毒液亂噴沒好下場

相關新聞

影/美對台關稅疊加原有稅率 綠委郭國文:目前仍是未知數

行政院經貿辦證實美國對等關稅要疊加原有稅率,立委郭國文今受訪則認為,目前仍處於雙方談判的階段性進行中,還沒有確定的結果與...

美關稅來襲「分階飆至250%」!各界憂缺藥潮 台大院長籲:強化學名藥

關稅數字不斷變高?美國對等關稅採「疊加計算」模式,除了半導體外,製藥業關稅計畫可能先調整至150%,再提高到250%,恐...

立院本周邀官員報告關稅 朝野都關切對產業實際影響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周四(14日)將邀請外交部、經濟部等相關部會首長,報告美國對等關稅案;排案的國民黨籍召委黃仁表示,...

許宇甄批經濟部混淆視聽 對疊加關稅「選擇性失明」

行政院經貿辦證實美國對等關稅要疊加原有稅率,並指出相關資訊4月早說明過,引發各界批評。國民黨立委許宇甄表示,經濟部8月釋...

「民進黨早知疊加稅率卻毫無作為」 游淑慧怒:罪加一等、要產業界硬吞

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台灣暫時稅率20%,但必須採疊加方式計算,貿易需加上原關稅稅率,引發各界不滿,但經貿辦卻發新聞稿指出,4月行政院記者會已說過,更引起在野怒火。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游淑慧直言,民進黨政府既然早知道是疊加稅率,卻毫無作為,就是「罪加一等」,並強調台日關稅差距因此瞬間從5%擴大為5%+N,差距越拉越大。

【重磅快評】若非大罷免 +20%關稅怎會拖過實施日才引爆

大罷免運動,民團天天罵藍委賣台,恐怕都沒有關稅談判會賣。賴政府硬是拖到美國公告實施日之後,才被動向全台證實對等關稅是+2...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