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花蓮出大太陽⋯今預計湧現投票人潮 昨就爆返鄉潮

脫北潮來襲/偏鄉徵才像賣房 最大危機是沒人想當老師

泰柬衝突第3天!柬提和平解決 指控泰國停火態度反覆 全因泰軍不受控

對台關稅未出爐 鄧振中:盼美國認可台灣一直配合美方

前行政院政委兼經貿談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記者潘俊宏/攝影
前行政院政委兼經貿談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記者潘俊宏/攝影

美國對台關稅至今尚未公布,前行政院政委兼經貿談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22日表示,希望美方認可台灣從一開始就願意配合美國,呼籲美國持續與台灣談判;有專家則評估說,台美之間的貿易談判有很多重點,未必在8月1日之前都會做出結論。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22日舉行線上座談會,由前立委、現哈德遜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許毓仁主持,邀請學者專家探討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將如何影響美台關係。

鄧振中指出,台灣國內的氣氛非常焦慮,大家都在等待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關稅,尤其台灣看到鄰近國家,包括日本、南韓擬被課徵25%的關稅、泰國擬被課徵36%的關稅等,這樣的數字讓民眾都很緊張。

鄧振中表示,台灣是個貿易國家,非常依賴對外貿易,企業希望有穩定、可預期的環境,以制定營運計畫,更對確定因素感到不安。

鄧振中說,台灣不像其他國家,選擇用對抗性的應對方式,而是一開始就對美國採取非常配合的態度,從總統到部長都表明立場,希望與美國合作;台灣未必同意美國的做法,但理解美方背後的原因,明白美國希望平衡與貿易夥伴之間的關係。

鄧振中說,台灣希望美國的決策者可以認可台灣的做法,繼續與台灣談判,不要用對待其他國家的方式來對待台灣。

此外,鄧振中說,台灣的產業型態與其他國家不同,不像中國有完整供應鏈,讓其他國家難以分享其經濟成果;台灣專注於特定產業,得以讓上下游產業同時獲利,也有助於美國產業的發展;鄧振中說,台灣並非美國產業的競爭對手。

至於台美之間在食品安全上有不同標準,鄧振中希望未來雙方能夠找到解決方案,逐步淘汰特定刺激物,讓台美在貿易上能夠更緊密的合作。

曾擔任美國財政部副助理部長的賽瑟(Brad Setser)則表示,美台貿易談判可能也會檢視中國產品的問題;賽瑟表示,這不只是轉運、洗產地這麼簡單,而是中國零組件在外國組裝後,以他國生產的標籤販售;賽瑟認為,台灣也是那個產業生態環境中的一環。

賽瑟表示,未來美國會如何看待產品中嵌入的中國內容,是一大關注的重點。

此外,賽瑟說,美國會不會向半導體課稅是另一大重點,尤其美國有可能相信透過關稅來促使半導體產業到美國生產;賽瑟認為說,假如美國決定向半導體課稅,到時台灣出口到中國的晶片,在中國組裝成成品之後,也可能被課徵關稅,「這對台灣來說,可能是最嚴重的問題」。

賽瑟也說,台幣是世界上最被低估的貨幣之一,現在正面臨非常強勁的升值壓力;美國有可能在10月點名台灣是匯率操縱國;賽瑟表示,美台貿易談判如何討論台幣匯率,能不能在談判中找出創意的解決方案,一方面讓台幣升值,同時也穩住台灣的金融市場,他認為是必要的討論。

賽瑟也說,美台貿易談判針對上述這些議題,有可能到8月1日都無法做出結論,指美台之間會繼續討論下去。

關稅 台美關係

延伸閱讀

AI需求火熱 外銷訂單連五紅 6月增24%達567億美元 優於預期

川普會見小馬可仕:美國和菲律賓快談成貿易協議

白宮將公布新AI計畫 籲出口美國技術聚焦擴張

上月美國訂單跳增34% 金額達199億美元 連15月正成長

相關新聞

對台關稅未出爐 鄧振中:盼美國認可台灣一直配合美方

美國對台關稅至今尚未公布,前行政院政委兼經貿談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22日表示,希望美方認可台灣從一開始就願意配合美國,呼籲...

對等關稅拚贏日韓 黃士修:低於25%就要擔心又被出賣什麼

台美關稅談判仍在進行,外界議論紛紛。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表示,硬要猜數字,他認為25%到30%比較合理,但若真的低...

【總編開箱】大罷免後 台灣能迎來安心的台美關稅結果?

26日的大罷免結束後,國人接下來首要面對的現實是,美國總統川普發動的全球關稅戰,台灣最後談判結果何時揭曉?賴政府與美方談的結果,是讓民眾安心、還是憂心?

澳洲開放進口美牛 川普:其他國家注意了

美國總統川普廿四日宣布,澳洲同意開放進口美國牛肉,並指其他不願意進口美國牛肉的國家要注意了;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說,美方將...

蕭美琴「台美持續談判中」 郭智輝:首要任務穩定匯率

副總統蕭美琴昨日指出,我國的談判團隊目前仍持續在華府談判中,為我國產業爭取最佳利益;經濟部長郭智輝則表示,匯率對於出口商...

預防針?郭智輝:機械公會說關稅不重要 匯率比較重要

日本對美國關稅談判,談出15%稅率,是目前亞洲最低,台美關稅談判則還沒有結果,距離8月1日時間剩不到1周。經濟部長郭智輝...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