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就職周年未提兩岸 學者:恐因嚴重到不能提了

賴總統就職周年,各界高度關注的兩岸論述部分,並未在談話中出現,就此學者解讀,可能是兩岸問題已「嚴重到不能提了」。
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和馬英九基金會20日在台北舉辦賴政府執政周年研討會,邀集諸多學者回顧賴政府執政周年,並就兩岸關係等各層面施政給予建議。
針對賴總統20日上午的談話未提及兩岸,政大外交系教授黃奎博表示,只有兩個可能,第一是已經嚴重到不能提了,第二是兩岸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他認為「應該是嚴重到不能提了」。
他表示,目前學者能做的真的已經太有限了,因為賴清德公開對外講的都很像是有善意,但對內其實是鐵板一塊的,兩邊涇渭分明,而且賴目前把中華民國跟所有中國的元素都切開,未來中華民國的主權就會跟台灣的主權越來越可以畫上等號,「下一步各位就可以知道了」。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認為,賴總統今日通篇沒有提到「中國」兩字,也沒有「新兩國論」、「境外敵對勢力」,這很特別,且花費篇幅談了美國,「我覺得是在抱怨」。他分析,賴清德是受到美國很大壓力,通篇都沒提到兩岸,代表兩岸局勢非常險峻,周年演說一定是美國在後面出手,未來兩岸會進入高度需要關注與警戒的時期。
淡江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則表示,賴總統未提兩岸,從兩岸角度應該正面看待,如果這樣都要負面解讀可能「不需要」。他強調,從此刻到今年秋天,是兩岸關係比較重要、比較值得關注的時期,因為涉及外在美中、內在台灣內部朝野,包括台灣光復等幾個都是非常大的議題,兩岸關係不要進一步惡化與決裂,是至關重要的。
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劉性仁指出,對於賴總統今天的談話,「相信大部分的人還是聽其言觀其行,看他做的比說的更重要」。關於如何重啟兩岸協商交流,他也強調,沒有九二共識或是新的替代方案,兩岸交流仍無解,「不是說我今天不主動表示一些什麼事情,就是有善意的展現,善意是需要建立在雙方的基礎,包括台灣、包括大陸」。
針對賴總統就職周年談話沒有提及兩岸,淡江大學戰略所教授黃介正在受訪時指出,會有兩種情況,一是這個場合他沒有什麼特別想要對大陸說的話,或想要做的政策說明;另一個就是有「外力」告訴他,「如果你的立場會引起海峽兩岸更多的爭議的話,是不是這個場合就不要講了」。
黃介正也分析,未提兩岸並非政策要轉向,而是「稍微降溫」。站在賴的立場,他也許不想天天去去談這個問題,或者可能是外界越覺得他520會說什麼,他就越不講,因為他個性就是這樣的,「大部分老闆跟領導人都不喜歡被記者猜中他可能會想要說什麼」。
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則在臉書表示,最近賴政府的兩岸發言正發生細微而重要的變化,先是賴總統接受財訊專訪時,否認要「脫中入北」,說界定對岸為境外敵對勢力是「不得已」。接著外交部和陸委會表示,「開羅宣言」和「菠次坦公告」確認台灣歸還中華民國,否定過去民進黨倡導的「台灣地位未定論」。
左正東認為,這一系列立場調整在川普拋出「中國開放市場有助於統一與和平」、「希望和習近平討論外交政策和經濟問題」等說法後,就完全可以理解。他強調,「面對川普政府和北京之間即將展開的大談判,以及共和黨不願意承擔國際責任的普遍想法,賴總統引以為傲的抗中路線已經到不得不調整的關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