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蘇子喬:倒閣 解決當前政治僵局最好方法

賴清德總統就任明天滿周年,面對國會三黨不過半及大罷免,僵局如何解?學者指出,問題還是在制度,整個體制「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在野未來應思考倒閣,並由多數黨組閣。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特聘教授、民眾黨前立委張其祿分析,我國制度「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目前是偏向總統制的混合制,就世界各國經驗來看,總統制除美國外都不是很成功,二○二四年三黨不過半後,制度上來看就注定是亂局。
對於政治僵局,張其祿表示,在學理上,執政者是少數,就應分享權力,跟國會多數聯合執政,或找一個小在野黨合成多數也可,目前卻選擇採取衝撞的方式,用政治策略取代制度上應有的作為。
張其祿表示,朝野理當都要有「毀滅性武器」,透過倒閣、解散國會,將執政權交給多數或重新選出的多數,但執政者看準在野禁不起如此風險,所以僵局持續,「真的有點沒救」。執政黨透過大罷免不對稱作戰,以凌遲方式削弱在野陣營力量,未來發展還是要看大罷免結果:若成功,就讓體制重回「一致政府」;若執政者歷經近半任期卻仍無進展、結果依舊未變,對執政黨是超級重挫,但政治攻防反而會更激烈,國會也恐繼續亂下去。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蘇子喬認為,目前看來,倒閣並解散國會仍是解決僵局最好方向,其實倒閣的用意不是只有讓行政院長下台,而是多數黨爭取組閣權,若執政者仍不願讓多數黨組閣,那就倒閣到執政者願意為止,或執政者也能透過解散國會爭取多數,所以重點還是在民心,政黨有民意支持,根本不用怕倒閣或解散國會。
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表示,國會亂成一團、朝野互鬥一年多,最大的關鍵還是現行憲法是部「拼裝車」,三權分立制衡、五權平等和直接民權三種都有,且部分互為矛盾,若根本制度的矛盾不解決,未來三年的朝野互鬥還是會沒完沒了。
林濁水指出,朝野衝突源自於行政立法互動出現僵局時,沒一個解套機制。若在總統制國家,總統有否決權;內閣制、雙首長制同樣都有配套機制;我國憲法中卻沒有,只剩下孫中山的罷免至上主義,於是被朝野拿來鬥得沒完沒了。他建議,罷免至上的制度,這是全世界都沒有的,還是要從制度上好好檢討,才能化解僵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