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預算法案加重赤字壓力 美債殖利率飆升、道瓊重挫816點

中火增50%燃煤發電量 綠營批盧秀燕「用錯誤資訊帶風向」

核三廠17日晚間起停役,台中市長盧秀燕說中火火力全開,夜間增加50%燃煤量,台中市議會民進黨團今舉行記者會,質疑盧秀燕刻意用錯誤資訊帶風向,並為重啟核電鋪路。記者余采瀅/攝影
核三廠17日晚間起停役,台中市長盧秀燕說中火火力全開,夜間增加50%燃煤量,台中市議會民進黨團今舉行記者會,質疑盧秀燕刻意用錯誤資訊帶風向,並為重啟核電鋪路。記者余采瀅/攝影

核三廠17日晚間起停役,台中市長盧秀燕說中火火力全開,夜間增加50%燃煤量;台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也指中火沒有火力全開,但開了九成九,有燃氣機組卻不調度。台中市議會民進黨團今舉行記者會,質疑盧秀燕刻意用錯誤資訊帶風向,並為重啟核電鋪路。

環保局長陳宏益表示,中火是全國用煤量最高的燃煤電廠,排放污染對空氣品質與民眾健康有很大影響,中火身為台中第一大固定源應帶頭減量,台電應落實「以氣換煤」的承諾,市府也將持續監督台電逐年減煤、減污及減碳,據理力爭守護全民健康。

台中市議會民進黨團總召王立任今表示,台電明確指出,中火日間發電量減少,主要因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白天發揮替代效果,夜間因無光電輔助,機組調度自然會提高,這是系統調度的正常反應。市府卻將日夜發電量進行不當比較,忽略再生能源調度特性,導致誤導民眾誤以為「夜間多發電就是中火超載」,此舉市府明顯在操作能源議題、帶風向轉移。

民進黨議員張芬郁指出,盧秀燕市長過去在核四公投時強烈反對核電、拒絕核廢進入台中,卻放任子弟兵要求其他縣市核電廠續運,立場雙標、自打嘴巴,此外,盧市長上任後多次杯葛中火「以氣代煤」政策,導致燃氣機組啟用進度延宕,若盧市長再以政治利益操作能源議題,受害的只會是台中市民的健康與空污改善機會。

議員張家銨批評,核電重啟後,核廢料要放哪裡?市府從未說清楚。台中人過去吸中火,未來還要吞核廢?並要求盧市長公開說明對核電與核廢料的立場,別讓市民為她的政治鋪路買單。

議員林德宇痛批,盧市長不要再用資訊的落差來欺騙市民、製造恐慌,來騙取自己的選票。大罷免的壓力已燒到台中市3位國民黨的立委身上,盧秀燕跳出來,指示陳宏益當政治打手,就是為了要混淆視聽,藉此來騙取政治選票。

環保局指出,深知台電人員電力調度的辛苦,只是台電具有電力調度權,應做好全國性電力分配,「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現在的能源布局使電力過度集中台中,且台中電廠目前仍使用高污染的「亞臨界」燃煤機組,勿讓中火老舊燃煤機組繼續製造空污,影響中部人健康。

環保局表示,依據台電官網顯示,中火今年5月17日至5月18日夜間發電量約4000MW至4200MW,相較核電除役前三日夜間發電量為2300MW至2600MW多,且與去年同期相比,中火去年5月17至19日三天平均發電量約2500MW,今年5月17至19日平均約3900MW,說明核三廠電力缺口竟優先以中火老舊燃煤機組彌補,此調度恐造成中火用煤量增加,空污改善的努力將功虧一簣。

能源議題 盧秀燕 民進黨 核電 核三廠

延伸閱讀

影/盧秀燕再批中火「火力全開」 認為發電要兼顧這3點

盧秀燕:「賴總統理念和路線有在改」 提醒要以民為念

重啟核電?籲台電用「乾淨能源」台中環保局長說話了

泰國駐台代表拜會台中市府 市長盧秀燕盼加強經貿合作

相關新聞

核能重啟? 核委會:子法修訂需4個月

立法院日前相繼「核管法」修正案及重啟核三公投案,擬為重啟核電解套,核能安全委員會昨表示,延役還需要進行子法的修訂和內部審...

核三公投提案通過 周春米:缺乏社會對話、看不到專業

今年5月17日核三廠2機除役台灣進入非核家園,在野黨5月13日修法三讀通過核管法,為核電重啟解套,立院昨通過重啟核三公投...

核安會114年度被凍結預算1.3億 今朝野同意全數解凍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處理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核能安全委員會主管預算(公務預算)解凍案等案。本次在核安會...

民調指過半民眾挺核電 李彥秀:民意不在賴清德那邊

根據「鏡新聞」最新民調顯示,有過半民眾贊成修法換照以重啟核電。國民黨立委李彥秀今日表示,民意支持核三延役的聲浪強大,民眾...

核三延役但燃料池貯存空間有限 立委:頂多再運轉4年就要停機

核三廠二號機上周除役,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立法院會昨通過核三延役公投案,之後將送交中選會辦理公民投票。立委表示,核三廠...

中火增50%燃煤發電量 綠營批盧秀燕「用錯誤資訊帶風向」

核三廠17日晚間起停役,台中市長盧秀燕說中火火力全開,夜間增加50%燃煤量;台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也指中火沒有火力全開,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