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520談話「聚焦3主軸」 賴總統宣告執政第2年迎風轉型之路

三峽車禍死傷慘重!老師目睹過程 憶驚悚畫面淚崩

邁入非核家園 綠委盼2030年實現綠電佔比30%目標

民進黨立委賴瑞隆上午舉行「2025核電除役綠能接棒,2030目標刻不容緩」記者會。圖/賴瑞隆國會辦公室提供
民進黨立委賴瑞隆上午舉行「2025核電除役綠能接棒,2030目標刻不容緩」記者會。圖/賴瑞隆國會辦公室提供

核三廠二號機上周除役,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民進黨立委賴瑞隆今天表示,時任民進黨立委賴清德提出「環境基本法」,如今台灣終於完成非核家園的目標,政府也加快修訂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希望如期實現2030年綠電30%目標,邁向淨零排放的永續未來。

賴瑞隆與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上午在立法院舉行「2025核電除役綠能接棒,2030目標刻不容緩」記者會,邀集太陽光電、風力、地熱、海洋能、小水力等再生能源領域代表,並說明綠能發展現況與2030年展望。

賴瑞隆指出,2025年5月17日,台灣關閉最後一座核能機組,成為亞洲第一個非核家園,核三廠二號機除役象徵台灣能源轉型的新階段,依據經濟部能源署最新統計,2025年3月核電僅占發電比例3.4%,反觀再生能源已經提升至14.6%,展現綠能接棒環境更加永續。

賴瑞隆提及,時任民進黨立委賴勁麟、賴清德提出「環境基本法」,自己當年就是主筆的環境法案助理,如今經過許多人的共同努力,台灣終於完成非核家園的目標,能源轉型是基於安全、永續與國際趨勢所深思熟慮的政策,目前政府也加快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草擬與訂定。

賴瑞隆也說,我國再生能源發展持續加快腳步,包括太陽光電、風力發電、海洋能、地熱等皆加速推展,2024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35%,穩定接替能源發展和電力穩定,未來政府、產業與民間共同攜手合作,希望實現2030年綠電30%目標,並且邁向淨零排放的永續未來。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副理事長張雅惇表示,台灣躍升為全球第五大離岸風電國家,2024年新增裝置量全球第一,離岸風電從替補變主力,產業鏈與制度逐步成熟、綠電穩定上岸,再生能源不只是未來願景,而是現在的現實與信賴選擇。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副理事長黃正泓提及,太陽能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再生能源,2023年新增裝置達447GW,占新增綠電四分之三。分散式特性強化能源安全,面對戰爭風險尤具韌性,2030年全球太陽能預估將突破6000GW,屬於最成熟且環保的綠能技術。

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常務理事王守誠說,地熱是台灣未來綠能關鍵,目前年增率已經達到150%,2030年可望商轉成本低於火力,而Google也率先商轉新技術,台灣積極推動與國際接軌,具有高度潛力與競爭力。

海洋能發展協會莊閔傑理事長說明,台灣四面環海,蘊藏28GW可開發海洋能,相當於10座核四廠,目前已有業者啟動示範電廠計畫,礙於法規與審查流程繁瑣,建議簡化流程,2030年可望新增20MW以上,波浪能同時具有海岸防護效果,應該列為合法開發項目。

核三廠

延伸閱讀

賴瑞隆稱非核是朝野共識 李彥秀酸:對國民黨立場狀況外

台灣進入無核電時代 賴瑞隆:非核家園是朝野共識

立院藍白聯手 反廢死公投案闖關成功

高市綠議員掛看板支持賴瑞隆 陳其邁:初選正常現象

相關新聞

彭博:台灣在核電廠全面停役後 擴大尋求液化天然氣貨源

台灣核電廠全面停役後,隨即尋求液化天然氣(LNG)更多貨源,未來依賴海路取得能源的趨勢將有增無減。

非核家園第3天中火火力全開 李中:沒穩定電力發展AI成空談

非核家園第3天,台中火力發電廠火力幾乎全開,中部民眾感受到空汙嚴重,非核政策備受考驗。台中市議會國民黨團書記長李中表示,...

核三廠停役高雄接連停電民眾罵翻 台電這麼說

核三廠今年5月17日除役,民眾擔憂夏季來臨,電力可能不夠用。高雄從18日深夜11時許開始,突然發生兩起無預警停電事故,共...

盧秀燕指控非核後中火火力全開 台電:不能以某一時間判斷

針對台中市長盧秀燕上午表示,中火在非核家園後火力全開。台電發言人蔡志孟表示,不管是夏季或空汙季,中火的發電量都會在已與台...

影/非核家園第3天中火夜間火力全開 盧秀燕疾呼:我們非常憂心

非核家園第3天,台中市長盧秀燕上午表示,經過追蹤,現在中火的確是有火力全開的現象,尤其是晚上太陽能光電不夠的時候。以5月...

邁入非核家園 綠委盼2030年實現綠電佔比30%目標

核三廠二號機上周除役,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民進黨立委賴瑞隆今天表示,時任民進黨立委賴清德提出「環境基本法」,如今台灣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