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談判之際 美企高層訪陸釋出對話意願

在中美於瑞典舉行新一輪經貿會談之際,傳出數名美國企業高層本周將訪問中國大陸。據悉,該團將是今年4月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後,美國商界級別最高的訪陸團。(路透)
在中美於瑞典舉行新一輪經貿會談之際,傳出數名美國企業高層本周將訪問中國大陸。據悉,該團將是今年4月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後,美國商界級別最高的訪陸團。(路透)

在中美兩國於瑞典舉行新一輪經貿會談之際,傳出數名美國企業高層本周將訪問中國大陸。陸媒披露,中國民航局局長宋志勇已於28日會見波音全球集團總裁尼爾森(Brendan Nelson),顯示美國經貿代表團部分成員似乎已抵達北京。對於美國商界代表接連到訪,環球時報社評指出,這顯示美國工商界認為「合作已非選項,而是必需」,除了與中合作美方「別無選擇」。

《南華早報》與路透日前引述消息人士稱,由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組織的美企高層代表團本周將訪問中國,時間正值中美在瑞典進行新一輪經貿談判之際。據悉,代表團由FedEx執行長、USCBC董事會主席蘇睿仕(Rajesh Subramaniam)率隊,波音公司等美企高層亦在列,預料將與中方高層會晤,重啟商業對話。

雖然成員名單未獲證實,但中國民航報透露,中國民航局局長宋志勇28日會見波音全球集團總裁尼爾森(Brendan Nelson)。據了解,波音此行將重點洽談飛機訂單與業務重啟機會。環球時報指出,波音在中國已有深厚合作基礎,近年卻因美方關稅政策造成交付延誤。中方希望美企能在穩定政策預期下恢復正常貿易。

值得注意的是,此一美國經貿代表團的訪陸行,正值中美貿易談判同步進行之際。據大陸商務部消息,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自7月27日至30日赴瑞典與美方進行第三輪經貿磋商,討論內容涵蓋延長即將於8月12日到期的關稅休戰、稀土出口、TikTok在美營運模式與大陸市場準入等議題。

環球時報援引消息人士指,波音此次訪華代表團將重點商談飛機訂單與商業重啟機會。早在2017年,波音曾隨時任美國總統川普訪華期間,與陸企簽署高達370億美元、涵蓋300架飛機的訂單。然而,近年來美方對中方揮舞關稅大棒,導致相關交付多次中斷。

根據USCBC最新調查,逾八成美企表示若失去中國市場,將無法維持全球競爭力。譚森曾直言,中美研發與產業鏈已高度整合,「若不利用中國創新,一家公司就無法在全球競爭」,合作「是沒有選擇的選擇」,「關稅對美國造成的痛苦肯定比對中國更大」。

環球時報社評指,在中美經貿關係仍具諸多不確定性的背景下,美國商界代表自發前往大陸,反映出業界的集體選擇,美國工商界傳遞的訊息再明確不過。中美經貿合作是互利共贏的,任何試圖割裂兩國經濟聯繫的做法都違反經濟法則。社評強調,中美經貿合作並非「誰壓誰」的零和博弈,而是基於結構互補、市場需求與供應鏈穩定性的自然結果。

社評再指,美國商界代表不斷訪華,既體現對中美經貿合作前景的信心,也是對華盛頓「一些人」既想遏制大陸、又不願傷及自身的矛盾心理的某種回應。對美國而言,這應成為一個契機,應減少基於零和心態的博弈式設定,更聚焦於如何實現雙贏與多贏。美方應認識到美國人民和企業的實際利益所在,與中方相向而行。

關稅 川普

延伸閱讀

傳川普拒絕賴清德過境紐約 裴洛西:危險的訊號

歐盟對等關稅降至15% 投資美國6,000億美元、採購7,500億美元能源產品

勞資談不攏 波音戰機廠勞工恐發起罷工

阿聯酋航空佈署新一代波音777客機 往返杜拜至馬德里

相關新聞

美中第三輪經貿會談結束 雙方貿易「休戰」再展期90天

中美第三輪經貿會談結束,據新華社報導,根據會談共識,雙方將繼續推動已暫停的美方對等關稅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再展期9...

美中關稅談判結束 川普:談判非常好 今年內「川習會」有譜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報導,總統川普29日說,財長貝森特告訴他,和中國大陸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談判「非常好」(very...

美中延長對等關稅寬限期? 美財長:川普將做最後決定

美中近日在瑞典展開第3輪高層會談,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指出,中美之間已達成共識,將展延對等關稅,不過...

貿易協議的代價黑白分明 美商務部長:就是要完全開放市場

美國對等關稅的寬限期即將於8月1日到期,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29日表示,現在與美國達成貿...

中美瑞典會談結束 陸官員:雙方推動暫停對等關稅與反制措施展期

美國與中國大陸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經貿磋商結束,當地時間29日下午,大陸方面官員指出,「雙方將繼續推動美方已暫停的對等關稅...

南韓追到蘇格蘭 提「讓美造船業再次偉大」

韓聯社報導,南韓致力在八月一日對等關稅實施大限前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南韓談判官員追到蘇格蘭,與陪同美國總統川普出訪的美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