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關稅談僵 歐媒:美將促歐盟限縮與中國經貿連結

川普政府完成與英國、中國關稅談判後,目標轉向歐盟。中央社引述歐媒的分析,如同美英關稅協議內容包括英國將限制中國投資,歐盟也將面臨美國要求對中國作更多經貿限制,而這將在歐盟內部引發紛爭。
歐洲聯盟(EU)驚險度過上個周末。在川普總統宣布將自6月1日起對歐盟施加50%關稅後,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25日晚間與川普通電話,獲同意延後到7月9日再說,也就是川普「對等關稅」暫緩90天實施的截止日。
執委會首席發言人賓荷(Paula Pinho)表示,貿易政策執委塞夫柯維奇(Maros Sefcovic)將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再次通話,預期接下來雙邊溝通將更密集,在范德賴恩爭取到的緩衝期內力圖與美達成協議。
中央社報導,歐盟圈主要媒體之一的歐洲動態(Euractiv)指出,歐盟國家原先因為英國、中國均與美國談成協議而出現錯誤的樂觀氛圍,所以對川普揚言祭50%關稅非常震驚,但其實英、中的狀況根本不該讓歐盟鬆口氣。
首先,英美協議下,美國對英國仍要課10%關稅,但許多歐盟國家早就表明不能接受目前美國對全球片面施加的10%基本關稅。
其次,歐洲動態認為,美中能夠同意互減115%關稅,是因為美國明白中國控制世界大部分戰略性原料,而且願以自身經濟痛苦為代價來報復美國,因此華府無法直接在貿易衝突上對中取勝,必須透過其他手段限制中國經濟發展。
智庫「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資深政策研究員德瑪雷(Agathe Demarais)告訴歐洲動態,美國政府對歐盟的貿易目標雖不明確,但將可能促使歐盟收緊與中國的經濟連結,類似美國對英國的要求。
其實歐盟在與美國關稅風暴期間,曾數次拋出願意與美國一起因應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以及強化其他針對中國的經濟安全措施,例如合作確保非中國來源的關鍵原料,不過如何寫進協議裡才能讓美國滿意,猶未可知。
而且歐盟27國雖有對中國經濟「去風險化」的原則性共識,但對具體政策立場經常不一致。歐洲動態舉出最明顯例子就是匈牙利,匈國政府已表明與北京的貿易關係是歐盟與美談判時不可踩的「紅線」。
據歐洲最大中國研究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日前發表的報告,2024年中國在歐盟及英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較前一年大幅成長47%,其中,匈牙利一國就占了中國在歐洲綠地投資(greenfield investment)的31%,超過英、法、德三大國吸引中資的總和。
對歐盟而言更麻煩的是,無論中國議題在歐美關稅談判如何被運用,美國對歐盟高達1982億歐元(約2258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恐怕才是川普最在乎的事。因此,難怪歐洲動態形容,對中更強硬只算是歐盟與美達成協議的必需品,而不是充分條件。
路透報導,歐盟雖然從川普威脅的50%暫時喘息,但仍不清楚歐盟將如何平衡其對美貿易,以及如何滿足川普。
路透說,歐盟正在推動一項互惠的協議,該協議可能包括雙方對工業品實施零關稅,以及歐盟購買更多大豆、武器和液化天然氣,並在2027年底前逐步停止所有俄羅斯天然氣進口。
歐盟希望取消對鋼鐵和汽車徵收25%的關稅,並希望川普放棄所謂的對等關稅。該關稅最初對歐盟設定為20%,但在7月之前的90天暫停期內將維持在10%。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