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祭太陽能板重稅 專家:或成東南亞能源轉型契機

美國計劃對東南亞太陽能板徵收最高達3521%的關稅,多位專家表示,這個區域能源轉型長久以來停滯不前,川普這一步或許反而成了加速的契機。
法新社報導,美國4月宣布,計劃對柬埔寨、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的太陽能板課徵重稅。
若在下個月做出最終決定,這將疊加在川普政府現有的關稅基礎之上,包括對大多數國家徵收的全面性10%關稅,以及對中國製產品徵收的145%關稅。
對美國市場來說,「稅上加稅」的後果可能非常嚴峻。中國生產全球80%的太陽能板,且控制了製造過程各個階段的80%。
智庫「能源轉型研究院」(Energy Shift Institute)常務董事阿德希古納(Putra Adhiguna)說,這些新關稅「將特別導致太陽能產品出口美國,在商業上變得不可能」。
2024年期間,東南亞占美國太陽能板進口量的近80%。
儘管美國近年來在太陽能產業的投資有所提升,但市場仍重度仰賴進口零件。
對中國製造商來說,他們原本就對已飽和的國內市場大傷腦筋,這一系列新關稅恐怕會是非常壞的消息。
美國商務部提出的東南亞太陽能板關稅幅度,從對馬來西亞部分產品的約40%到柬埔寨的3521%不等。
然而,新加坡諮詢公司Asia Research & Engagement常務董事馬卡隆(Ben McCarron)解釋說,對東南亞來說,這場困境或許也有一線希望。他說:「關稅和貿易戰有可能會加速東南亞的能源轉型。」
中國將在出口商帶動下,在區域市場「加倍努力」推動相關政策和執行計畫,讓整個地區快速採用綠色能源。
分析家長久以來一直警告,東南亞各國在能源轉型、擺脫煤炭等導致全球暖化的化石燃料方面,進展過於緩慢。
例如,馬來西亞去年80%以上的發電量都來自化石燃料。
馬來西亞雖致力將再生能源在總發電量的比率於2030年提高至24%,但這個目標卻因與全球氣候目標脫節而受到批評。
Ember高級能源分析師楊木易(Muyi Yang)解釋說,這套關稅制度對這個區域來說意味著雙重機會。
脫離美國市場後,反而可以聚焦於本地能源轉型,加速當地綠色能源的使用,並推動一個新市場「來當作抵抗外部波動的自然避險」措施。
儘管如此,鑑於美國市場的規模、並考慮到東南亞的再生能源相對只達萌芽階段,取代美國市場並非易事。
楊木易說:「成功與否,取決於能否把這種以出口為導向的動能,轉化為一場本土清潔科技的革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