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五一勞工大遊行!5千人上街諷民進黨不增國假 勞長撤案才能「在車上」

貴婦奈奈抵達北檢 被控吸金至少1億 下車不動聲色應訊

陸央視「玉淵譚天」:美方多管道主動接觸陸方 希望談關稅

大陸官媒央視旗下帳號「玉淵譚天」1日凌晨發文稱,從消息人士處獲悉,近一段時間,美方透過多種管道主動與陸方接觸,希望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圖為美國總統川普。(歐新社)
大陸官媒央視旗下帳號「玉淵譚天」1日凌晨發文稱,從消息人士處獲悉,近一段時間,美方透過多種管道主動與陸方接觸,希望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圖為美國總統川普。(歐新社)

美中關稅戰牽動全球經貿格局,外界關注變化。大陸官媒央視旗下帳號「玉淵譚天」1日凌晨發文稱,從消息人士處獲悉,近一段時間,美方通過多種管道主動與陸方接觸,希望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

該文還聲稱,「在美國沒有實質性舉動前,中方沒必要和美方談。但是美國如果希望同中國接觸,現階段對中國來說也沒有壞處,中方需要觀察甚至逼出美方的真實意圖,掌握談判的主動權。」

文章指,美國總統川普和其經貿團隊頻頻「放風」,稱美國正在與中國進行經貿談判。國際經貿談判專家向玉淵譚天分析,美國愈是頻繁釋放消息,就愈顯現出其急於推動談判的心理。」

該文分析,從談判的角度來講,目前美國會是更著急的那一方,因為川普政府面臨經濟壓力。如美國商務部4月30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第1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前季相比萎縮0.3%,顯見其關稅政策已開始衝擊美國經濟。

文章回顧,4月9日美股暴跌後幾天,川普政府宣布對大部分國家暫緩90天實施「對等關稅」;4月17日,川普首次提到在和陸方討論關稅協議,「而前一天,美股三大股指全線下跌」;接下來川普開始明確表示,不僅要「非常友好地與中國談」,還要「大幅降低」對陸關稅,希望能夠達成貿易協議。直到4月25日,川普連續4天基本每天都會釋放一次中美「正在聯繫」或「已經聯繫」的資訊。

文章直指,川普和其團隊短短10天之內,至少就說了11次「在和中國聯繫」。該文也分析,川普的關稅政策「反噬了美國製造業」,陸方目前已對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美國的軍工項目將受到嚴重影響;還指從對外貿易來看,美國「自絕於全球市場之外」,另外包含大豆、豬肉等美國對陸出口農產品都受到很大影響。

文章提到,美國雖想逐步推進跟印度、日本和南韓的談判,但談判進度並不如美國所願。國際經貿談判專家分析,首個與美達成協議的國家會給後續談判者提供重要參考。其他國家都會根據首個協議,來判斷哪些方面存在與美國博弈和談判的空間。

上述該專家認為,中國是被加徵關稅最高的國家,「如果連中國都要作出巨大的讓步,主動去找美國談判,那對其他國家而言,能夠爭取的空間就非常有限了。」因此,透過釋放中方急於找美國談判的資訊,川普試圖給其他談判對手製造時間壓力,迫使其急於與美國達成談判結果,從而讓渡更多利益。

該文分析,川普運用了談判的「戰略不確定」策略,想不按常理出牌擾亂對手陣腳,迫使對手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作出讓步。但「美方如果想和中方進行接觸,中方就利用這些接觸意圖,逼出其真實的意圖,更好地掌握主動權。」

川普 關稅

延伸閱讀

全球股市慢慢收復失土 謝金河直指制約川普的關鍵是它

川普再轟「中國是全球頭號剝削者」!稱中國貨「多數不需要」

開出的貿易條件令人難以接受! 克魯曼:川普是「蹩腳教父」

百日執政專訪與記者起爭執 川普:你為什麼不同意我?

相關新聞

認了關稅政策可能會丟選票!川普:但我還是要拯救國家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30日的市政廳活動中坦言,自己推行的關稅政策確實對其政治前景構成風險,但他表示,不會為了...

川普認了關稅有政治風險 但不會倉促達協議 共和黨選情危險也要續推

美國總統川普周三在一場市民大會上承認,他的關稅政策可能給他帶來政治風險,但不會因為投資人焦慮不安,就倉促達成協議。他強調...

美方關稅戰頻放話 陸靜觀其變?陸官媒:逼出美方真實意圖

大陸官媒央視旗下自媒體「玉淵譚天」1日指出,從消息人士處獲悉,近一段時間,美方透過多種管道主動與中方接觸,希望與中方就關...

川普關稅戰引各國自掀底牌?外國官員憂恐「自我設局」

政治新聞網POLITICO於4月30日報導,各國政府爭先恐後與美國談判對等關稅,白宮官員自誇已收到數十國提案。然而,提案...

川普:「很有機會」與中國達成協議 與印韓日已有腹案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認為「很有機會」與中國大陸達成協議。

陸央視「玉淵譚天」:美方多管道主動接觸陸方 希望談關稅

美中關稅戰牽動全球經貿格局,外界關注變化。大陸官媒央視旗下帳號「玉淵譚天」1日凌晨發文稱,從消息人士處獲悉,近一段時間,...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