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日職/確定了!古林睿煬明天登板 對決上澤直之再拚首勝

「剴剴」虐童案案情急轉直下!保母劉彩萱當庭哭認罪:剛開始蠻喜歡他

關稅前拉貨潮爆表 主計總處上修首季GDP 5.37%近一年最高

學者:美中暫時關稅協議可期 鋪路9月聯大場邊會

川普宣布對等關稅,中國回擊對美加徵125%報復性關稅。學者今天表示,非理性關稅將兩敗俱傷,美中想談判還缺一塊敲門磚。另有學者認為,不管「川習會」與否,極可能出現暫時性關稅協議,為9月聯合國大會期間的美中場邊會鋪路。

國策院上午舉行「川普新政對國際秩序的挑戰與重塑」座談會,探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執政100天的影響,學者聚焦川普祭出對等關稅,美中貿易戰再度升溫。

川普宣布對中課徵245%關稅,中國則對美加徵125%關稅、減持美債以及停止波音飛機交接。國策院副院長郭育仁表示,這完全是情緒性關稅;經濟上,中國勢必遭受重創,然政治上,美國相對脆弱。

郭育仁指出,不僅經濟數字會變成批評川普的材料,中國也勢必設法滲透美國學界以操弄輿論,且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聯合東南亞國家「反川普」氛圍,還拉攏日本、從中作梗,「同時又作勢跟你談判」。

郭育仁強調,這種非理性關稅持續不下去,結果必定兩敗俱傷,美中雙方應都想談判,但缺了一塊敲門磚。

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林正義表示,可能的發展是川普與習近平認定對方先讓步之下,調降課徵對方的關稅或在特定項目採取較低關稅,稍緩關稅戰危機。而中國將加強與他國關係,傳達中國無法被孤立的訊息,也將自己塑造成比美國更加可靠的替代選擇。

林正義強調,川普正與重要國家協商對等關稅,是否能修補與盟友關係牽涉到日後施政轉為佳境的可能性,尤須是對製藥原料和稀土金屬等中國關鍵商品的依賴,建立自由世界的供應鏈,不受中國脅迫,並共同打擊中國補貼出口產品的行為。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則認為,美中對抗領域不止是關稅貿易,而是包括科技、軍事、地緣政治與體制韌性的全方位對抗,且現階段美、中雖表達願意談判,但越晚談越難談,在雙方沒有護欄管控的情勢下,最糟情況是全面衝突、瀕臨熱戰。

董立文強調,習近平希望談,準備談,但不知道怎麼談。由於美中雙方都需要暫時喘息、重新盤整的時間,因此無論「川習會」是否登場,極有可能出現暫時性、官員層級的美中關稅協議,也讓9月舉行聯合國大會期間美中場邊會做個下台階。

前駐美代表高碩泰則認為,川普從不談台美共享價值理念,不就北京在台海採取軍事手段表態;未來台灣對華府的交涉談判,應透過台美政府、民間與企業界,論述台灣對美國在印太的戰略價值與利益貢獻。

針對台灣因應,中經院院長連賢明指出,需防範中國「洗產地」進而對他國帶來商品傾銷風險,以及美國連帶對他國加徵「二級關稅」抵制的風險。

中山大學財管學系特聘教授蔡維哲則呼籲,政府不能僅「雨天撐小傘」,需加大對傳統產業的具體支持,除推動製造業向更高質化方向轉型,也加速「脫中入北」戰略,並完善產業多元供應鏈,與中國供應鏈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川普 關稅

延伸閱讀

蘋果慘遭川普狠咬一口

川普上任以來 墨西哥接收近3.9萬名美國驅逐移民

550名猶太拉比聯名致函 譴責川普反猶政策

川普打關稅牌 安永教台商三招避稅雷

相關新聞

學者:美中暫時關稅協議可期 鋪路9月聯大場邊會

川普宣布對等關稅,中國回擊對美加徵125%報復性關稅。學者今天表示,非理性關稅將兩敗俱傷,美中想談判還缺一塊敲門磚。另有...

川普關稅變行銷利器:催促消費者趁漲價或缺貨前快快下手

川普關稅引發美國通膨升溫及經濟衰退的憂慮,但包括特斯拉、賓士和日產等汽車製造商,以及賣便當盒的Omie,還有豪華床墊品牌...

川普100天/亞馬遜Haul擬標關稅成本 川普怒了致電貝佐斯

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原擬在商品總價旁,標示因川普加微關稅而產生的商品成本;但在白宮與川普總統29日痛批亞馬...

川普100天/避新關稅 美企大舉進口 3月貿易赤字新高

美國企業為了避開新關稅,瘋狂從海外進口商品,導致美國3月商品貿易逆差激增且創下歷史新高。

川普100天/陸外交部發片喊「不跪」 同時豁免美乙烷關稅

美中關稅戰如火如荼之際,中國外交部29日在社媒貼出AI製作的影片,強烈批評川普政府對中國祭出的關稅為「霸凌」,稱中國絕對...

川普100天/財長:企業遷廠美國 供工廠與設備全額費用

川普總統執政滿百日,白宮29日舉行記者會宣傳經濟政績。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記者會上表示,川普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