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失效 綠營人士:民進黨被「抗中保台」寵壞

廿四位國民黨立委罷免案遭否決,被解讀為民進黨「抗中保台」或「反共護台」招牌失效,綠營內認為論述要更細緻。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則表示,問題在於反共護台無法正當化大罷免。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邱師儀昨天在台灣勵志協會的活動表示,賴清德總統應該放軟身段,舉行跨黨派對話,反共依然是共識,只是在論述上要更細緻且更有耐心,「是不是有必要把所有非綠立委定義為親共?」不要在國內找敵人,而是該處理好原則性議題。
邱師儀表示,這次罷免是「救民生」對上「反共」論述,就結果看,救民生論述勝出。他指出,反共現實不容易,但不代表不應該推,罷免方有除了反中的台派,還有反共的中華民國派,這點令人振奮,不幸的是中間選民加入反罷陣營。
邱師儀指出,現在的年輕族群都是陳水扁當選總統後才出生,對國民黨威權統治和反共的感受並不深刻,不能再用包裹式的反共論述;年輕人在意的是高房價、低薪資,以及延長兵役役期所反映的兵凶戰危,反共論述應更細緻。
一名民進黨人士分析,前天投票結果,僅有七件國民黨立委罷免案同意票能超過四分之一門檻,以及八個選區的不同意票大於國民黨立委當選得票可知,民進黨連潛在支持者都無法說服,遑論中間選民,背後原因不外乎是行政團隊施政是否有效率、回應民意,此時談反共護台,自然難以入耳。
另名綠營人士則指出,反共護台價值並非不重要,但當選民不滿施政表現,絲毫不願再聽執政黨談大道理,且民進黨似乎被這四字「寵壞」,未能發揮過往執政經驗及優勢,在朝小野大的夾縫中端出政績;若連基本都做不好,民眾又如何相信執政黨能處理更高難度的反共護台議題?
長期觀察罷免行動的游盈隆分析,反共護台雖然是台灣人的高度共識,但在大多數台灣人眼中,「反共護台的目的神聖,並不能正當化大罷免手段的不當」,以大罷免失敗推論出「反共護台」或「抗中保台」訴求不再得民心,是錯誤解讀。
在野黨立委則直言,「抗中保台」冷飯熱炒無法引起共鳴,半數台灣人前往對岸觀光經商,早發現執政黨的說法有所差距,老百姓期待搞經濟而非搞政治,政黨競爭理應回歸政績,推動福國利民的政策才是重點。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