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聯合報社論/惡法已無所不在,民進黨還在枉法造法

張麗善彰化伸港福安宮跪迎白沙屯媽 粉紅超跑火速離去…網路熱議

美股道瓊勁揚564點、史指連9漲…逾20年首見 收復宣布關稅後所有跌幅

補助台電風向怎吹? 最新數據:批評聲量高 綠電成箭靶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蒐集今年4月14日至4月29日之間的網路輿情聲量數據,顯示盡管相關新聞已發展超過一個星期,撥補台電千億的話題,依然持續在熱議當中。圖/TPOC提供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蒐集今年4月14日至4月29日之間的網路輿情聲量數據,顯示盡管相關新聞已發展超過一個星期,撥補台電千億的話題,依然持續在熱議當中。圖/TPOC提供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今天表示,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蒐集今年4月14日至4月29日之間的網路輿情聲量數據。關於台電相關討論,每天平均聲量約有4千多則,不過在政院拍板特別條例前後有顯著差距,顯示盡管相關新聞已發展超過一個星期,撥補台電千億的話題,依然持續在熱議當中。

行政院為因應關稅衝擊,日前通過規模4100億元的特別條例草案,送交立法院審議,當中編列撥補台電公司1000億元,引發在野質疑把之前總預算被刪掉的部分又補回來。

TPOC指出,數據顯示,4月24日特別條例草案拍板前,關於台電的網路聲量每天平均聲量還不到2千則,4月24日行政院召開院會當天聲量衝高至8千多則;4月25日總統賴清德與產業界座談時公開向在野黨喊話,盼支持撥補台電千億讓電價凍漲,當日聲量衝高至超過1.4萬則,直到隔天仍有1.1萬則,聲量表現不俗;直到調查期間最後一天4月29日,行政院長卓榮泰在赴立法院備詢時針對核三廠二號機將除役「信心喊話」,強調台灣不會缺電等語,也讓台電電價議題衝高至8千多則。

TPOC表示,數據分析結果揭露,在4月24日至4月29日間,關於台電的相關討論中,有高達21.5%聲量的留言提出對能源政策不信任,表達「認為政府補助台電涉及圖利綠能業者」;其次20.1%留言指出「認為錯誤能源政策導致全民埋單」;15.4%留言「批評廢核導致電價高漲和台電虧損」;10%留言「認為執政黨應為台電虧損負責」。

TPOC指出,總體而言,許多網友將目前台電虧損的結果歸咎於民進黨政府的能源政策,認為政府應負起責任而非由全民埋單,也有部分留言內容凸顯民眾對政府補助政策的不信任感,甚至點出先前層出不窮的綠能弊案問題,質疑當中也可能涉及利益輸送等情事。

TPOC表示,從此次網路數據分析結果發現,政府打算再撥補台電千億的議題一曝光,即獲得網路廣泛關注,收獲不少討論聲量,雖然其幅度尚且不能稱為爆量,但仍因而引出民眾對於能源政策的看法。值得關注的是,多數見解放大對政府補助措施的疑慮及不信任感,無論是出現「圖利綠能業者」、「全民埋單」等關鍵字,都顯示執政團隊需對症下藥,正面化解社會對此的質疑。

台電 網路 能源政策

延伸閱讀

張惇涵:撥補台電穩電價是業者心聲 盼在野支持

郭智輝昨嗆台電員工 卓榮泰:會找郭部長談談

郭智輝不認民進黨能源政策錯誤 吳宗憲酸:全世界都錯?

郭智輝嗆台電員工「看不下去可離開」 藍轟鬼混部長應知進退

相關新聞

在野批郭智輝傲慢應道歉下台 卓榮泰:會找他談談

經濟部長郭智輝因能源政策議題要台電員工「看不下去可以離開」,引發失言爭議。行政院長卓榮泰昨表示,郭智輝對勞工可以多些關懷...

喊話郭智輝 張啓楷:先道歉再下台

上百名台電員工昨在經濟部前抗議,錯誤的能源政策造成台電龐大虧損,經濟部長郭智輝稱「看不下去可以離開啊」。台灣民眾黨立院黨...

賴士葆:郭智輝失格失高度 護航非核家園

經濟部長郭智輝昨日失言,針對上百名台電員工昨在經濟部前抗議,主張錯誤的能源政策造成台電龐大虧損,稱「看不下去可以離開啊」...

不見穩定電力 張善政:錯誤政策可能虧掉台灣產業未來

五一勞動節,台電上百名員工到經濟部陳情,主張錯誤能源政策造成台電龐大虧損,但經濟部長郭智輝在回應立委質詢此事時稱「看不下...

補助台電風向怎吹? 最新數據:批評聲量高 綠電成箭靶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今天表示,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蒐集今年4月14日至4月29日之間的網路輿情聲量...

郭智輝昨嗆台電員工 卓榮泰:會找郭部長談談

昨天經濟部長郭智輝嗆台電員工「看不下去可以離開」,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答詢表示,「部長可以多些關懷,也應該跟國營事業的夥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