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熱飆35度高溫 吳德榮:梅雨季第1道移動性鋒面下周二通過

美股道指漲300點 但創逾半世紀總統上任百日最差表現

觀察站/伊比利半島停電噩夢 會在台複製貼上?

民眾廿九日在西班牙馬德里阿托查車站等車。西班牙和葡萄牙已全面恢復供電,但鐵路交通受到廿八日大停電影響,仍未完全恢復正常。(法新社) 法國新聞社
民眾廿九日在西班牙馬德里阿托查車站等車。西班牙和葡萄牙已全面恢復供電,但鐵路交通受到廿八日大停電影響,仍未完全恢復正常。(法新社) 法國新聞社

西班牙葡萄牙廿八日中午無預警大規模停電,短短五秒鐘內失去六成電力,原因至今眾說紛紜。而隨著台灣將於下個月邁入非核家園,在高度依賴能源進口之下,能源安全的風險只增不減,伊比利半島的大停電,未來是否可能在台灣複製貼上,恐將成為民眾揮之不去的陰影。

台灣核能發電退場後,將有超過八成的電力占比來自火力發電,而根據統計,去年還有核電之下,我國能源進口依存度已來到百分之九十五點六,非核之後能源完全仰賴進口的情況只會更嚴重,分散風險是基本常識,但政府一味著去核,無視能源完全仰賴進口的失衡狀況,尤其當兩岸的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不只民眾的用電安全,國家安全也將面臨挑戰。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就說,即使政府宣稱天然氣比煤炭乾淨,但仍有約煤炭六成的排碳,不如核電幾乎是零碳排,仍是價格不穩定、高碳排,更嚴重的是國家安全。因為天然氣不可能儲存頂多一、兩個星期,一旦台灣有「狀況」,貿易的海線斷掉,只要停止兩周,天然氣就沒了,所以缺乏能源韌性,這和核能完全不同。

根據政府的能源規畫藍圖,在非核之後,將積極推動無碳再生能源,預計明年底綠電可達百分之廿,並設定二○三○年達到綠電百分之卅目標。姑且不論政府訂出的目標會不會又變成「芭樂票」,但這次西、葡大停電,因西班牙是歐洲最大再生能源生產國之一,這次突發性大停電也引發外界質疑,太陽能和風能供電不穩是否增加系統的脆弱性,這都值得政府借鏡,並盤點我國的能源安全、供電韌性,以及意外發生時的因應方案。

當進口天然氣成為我能源主力,斷氣成為國安了軟肋之一。解放軍四月一日的對台軍演,模擬轟炸高雄永安天然氣接收站,那是台灣當前唯二天然氣接收站之一,另外一個天然氣接收站在台中,解放軍的方案恐使台灣頓時失去一半的天然氣供應,外部的武力威脅對於大多數能源須仰賴進口的台灣而言,成為龐大的心理壓力。

西葡兩國電網因高度互聯,與鄰國電網互聯,在正常情況下有助於電力調度,但若系統發生故障,將無可避免引發大範圍的停電,台灣與鄰國電網並未相聯,雖可避免此類風險的發生,但也代表著台灣的電網一旦故障引發停電意外,也無其他外力可以支援,必須自立自強,自力恢復供電,無法向外借電應急,但非核的台灣,有能力因應這樣的斷電危機嗎?

停電 再生能源 分散風險 核能 核電 葡萄牙 西班牙 軍演 零碳 非核家園

延伸閱讀

西班牙停電影響範圍大!格陵蘭電信服務、摩洛哥網路中斷

西班牙、葡萄牙恢復供電 當局將調查大停電原因

歐洲大停電影響數百萬人 摸黑陷恐慌 葡萄牙歸因1現象

超過12小時全國癱瘓:西葡無預警大停電,原因歸咎「極端氣候」造成線路異常

相關新聞

觀察站/伊比利半島停電噩夢 會在台複製貼上?

西班牙與葡萄牙廿八日中午無預警大規模停電,短短五秒鐘內失去六成電力,原因至今眾說紛紜。而隨著台灣將於下個月邁入非核家園,...

【總編開箱】西葡大停電 讓台灣學到什麼?

伊比利半島大停電,上千萬民眾生活受影響;停電原因眾說紛紜,有人懷疑是極端溫差導致,有人懷疑再生能源供電不穩而增加電網的脆弱性。西班牙及葡萄園初步排除網路攻擊導致,真正原因有待仔細調查,但這場距離台灣上萬公里的意外,值得賴清德政府重新省思我國脆弱的能源政策。

核電歸零之後 卓榮泰:供電仍在安全狀況

核三廠二號機五月十七日停機,台灣核電歸零,行政院長卓榮泰昨表示供電仍在安全狀況,二○三二年前能支撐產業及AI發展所需。屆...

核電歸零之後 張善政:產業民生在走鋼索

台灣即將核能歸零。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電力關乎國力,中央的能源政策可能阻礙AI產業穩定發展;台中市長盧秀燕質疑政府能源政...

核電下月歸零 供電無虞

行政院提出因應美國關稅特別條例,其中編列撥補台電1,000億元,遭在野黨質疑。

電力關乎國力 張善政:錯誤的能源政策可能阻礙AI發展

核三廠2號機運轉執照5月17日到期,全台最後一座運轉中的核能發電機進入除役階段後,宣告台灣正式邁入非核家園,發電缺口將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