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兆美債到期是假議題!股添樂該擔心是「這三件事」:我現在不會買美債

別再信美債會垮的假新聞!真的要怕的...其實是這三件事
最近有不少網友問我:「美債是不是要垮了?要不要趕快賣掉?」我本來也納悶這風聲哪來的,結果一查才發現,是某些媒體用超聳動的標題在放火,說什麼美國政府6月恐無法償還6.5兆美元國債,甚至預言「台股恐跌7成、比2008金融海嘯還慘」。
講真的,我也點進去看了,但看完只想說:「這不是誤導,什麼才是誤導?」
事實上,我們專欄早在4月25日就針對這議題做過詳盡解析。所謂「6.5兆美元6月到期」,本身就是錯誤資訊。
根據財政部實際資料,今年美國確實有大量債務到期,但那是分散在上半年各個月份,不是「6月單月爆炸」;6月實際到期的數字只有約1兆美元,反而4月壓力更大,超過2.3兆美元,這根本就是債券市場再平常不過的再融資週期。
很多人搞不清楚什麼叫「債到期」?簡單說,公債有期限,到期後就要再發新債來還舊債,也就是所謂「借新還舊」。
這並不代表美國政府一夕之間得拿出6.5兆來還清所有債務。現在外界真正擔心的,其實不是「還不出錢」,而是「誰還願意借錢給美國」。
美國債務問題有多嚴重?這三件事才是真的該擔心
我認為,美債風險可歸納為三個方向:
一、信心崩潰,全球不再買美債
這才是最真實的危機。如果大家對美元失去信心,或懷疑美國還不出錢,那美債買盤減弱才會出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各國央行這兩年積極增持黃金,而我們在上一部影音中也特別強調「去美元化」的威脅。
二、債息壓力太大,拖垮財政
以目前36兆美元的債務來看,美國一年光是利息支出就超過1兆,佔稅收的20%。雖然暫時還撐得住,但如果總債務擴大到40、45兆,而經濟又無法同步成長,那情況就不妙了。
三、債務上限政治化,惡性擴張拖累市場
美國的債務上限制度高度政治化,常常因為國會拉鋸導致「技術性違約」風險升高。
每當這樣的新聞出來,就會造成全球市場恐慌,這才是真正讓人頭痛的黑天鵝。
那現在能買美債嗎?老實說,我不會
我的立場其實一直很清楚:我從來不買美債,原因也很簡單——債券波動雖小,但報酬率也不高。如果只是為了「配息安心」,那你應該知道,過去15年0050年化報酬有12%,0056也有10%,而美債指標ETF(如TLT)平均只有2.8%。
也因此,我不建議從「價差角度」投資美債,尤其是長天期債...你以為升息、降息能預測得準嗎?不如乾脆去買股票或投資級公司債。
現在很多A級公司債殖利率比股票高,配息穩定又有稅務優勢,比長債或非投等債更適合當成資產配置的一環。
美債不會垮 但別再幻想暴賺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美債會不會倒?目前沒有這可能...
美債會不會噴?機率也不大...
但它會破底嗎?同樣機率不高...
那既然如此,我還是建議,台股、美股現在折扣開啟,不如把資金投在更有效率的地方。你想賺價差,買股票就對了;想要穩穩收息,那就選殖利率高的投資等級公司債ETF,其他的,別被媒體帶風向了。
◎本文內容已獲 股添樂 股市新觀點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