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促延攬狄佛斯打亂化學效應 巨人戰績狂洩恐悔不當初

還記得今年初春訓我曾撰稿,指舊金山巨人隊今年可望大有所為,他們的打線有感提升、投手勇敢攻擊,還在仙人掌聯盟繳出21勝6敗佳績。未料,時間來到7月底卻變賣家隊伍邁入重建,這還是在交易到美聯強打狄佛斯(Rafael Devers)後發生的事情。相比於近來波士頓紅襪隊戰績長紅,不得不讓人聯想巨人推動的交易到底錯在哪裡?
我們不得不承認,巨人隊大膽交易換來狄佛斯的計劃宣告失敗,球隊戰績直線下滑之際,尤其對比選擇出清的紅襪隊,卻在下半季強勢衝進季後賽爭奪行列。回想起來,巨人隊在季中期發動驚人交易的豪氣,將哈里森(Kyle Harrison)和希克斯(Jordan Hicks)送走,迎來紅襪隊原本的看板球星狄佛斯時,操作被美媒譽為足以改變命運的賭局。當然,語意是說波西(Buster Posey)要幹大事了!季前的運籌帷幄,再加上憑空撿來狄佛斯這根棒子,對當時41勝31敗的巨人隊而言,理應是錦上添花,在競爭激烈的國聯西區升級競爭力,展現他們的奪冠野心,結果卻不然。
棒球就是如此奇妙,如同人生一般曲折離奇,關鍵在於時機過早。如今看來,巨人隊高層的判斷可能嚴重失準。自迎來狄佛斯後爭議不斷,包括缺席一壘守備練習遭教練點名,接著是戰績狂洩,巨人從季後賽希望隊伍淪為交易截止日的賣家,15勝26敗暴跌徹底顛覆走向。而原本看似精明的強勢操作,如今卻像變質牛奶般令人作噁,反觀紅襪隊是眉開眼笑,昔日隊友公開說要往前看、不再眷戀狄佛斯這位出走的領袖,然後勢如破竹,交易定案後斬獲26勝15敗(剛好倒過來)包含數波連勝,不僅超越宿敵紐約洋基隊,更在美聯東區佔據有利位置。
狄佛斯在波士頓的73場比賽鬱鬱寡歡,但沒耽誤場上效率,仍是令人熟悉的全明星,打擊率高達2成72,附帶15支全壘打和58分打點。但飛到加州灣區披上國聯的橘黑戰袍,打了41場變成2成27打擊率、5轟與19分打點。他對環境的不適應完全暴露,成拖油瓶把巨人一路帶入打擊低潮。往好處想,巨人隊管理團隊還知道當機立斷,與其苦苦支持不如放眼未來,趕在交易截止日直接大甩賣,啟動重建程序,火球連發的終結者杜瓦(Camilo Doval)改披洋基戰袍,換回以內野手羅德里格茲(Jesús Rodríguez)為首的農場新秀,包含維里林(Trystan Vrieling)和迪羅薩(Carlos De La Rosa)等潛力菜鳥。以詭異側投闖出名堂的佈局投手羅傑斯(Tyler Rogers)前往紐約大都會,換來布托(José Buttó)、吉伯特(Drew Gilbert)和蒂德韋爾(Blade Tidwell)一整個包裹。就連更衣室的領袖亞澤姆斯基(Mike Yastrzemski)也被交易到堪薩斯皇家隊,換到新生代投手馬爾特(Yunior Marte)。如此大的變更,代表著波西操盤失利,這舉措不是小修小補,而是徹底重建的信號。
舊金山過早出手,將未來押注狄佛斯一人身上,一廂情願相信他會是拼冠軍的最後拼圖,當人抵達、沒繳出水準後,才發現整套陣容根本不到競爭水準。一票配角崩潰、牛棚投手解體、狄佛斯低迷不夠連帶打線全面熄火。狄佛斯不是更衣室毒藥,剛來的他仍為稱職打者,但即便強打也需團隊當靠山才能發揮贏球作用。高層誤判自身的競爭力,如今只落得守備位置不固定的昂貴球星,與休季漫長的待辦清單,殊不知打造隊伍不僅需要明星光環,更需團隊凝聚力與核心架構,而不是東拼西湊找來頂級好手,短時間高潮以為自己準備好推倒同區的洛杉磯道奇隊。
一筆補強導致戰局翻轉,到截稿日57勝57敗的巨人隊離外卡最後席次有5.5場勝差。在近期低迷狀態下(本周二擊敗匹茲堡海盜隊前吞三連敗),要逆轉形勢希望渺茫。更重要是狄佛斯在舊金山的低潮持續,154個打數OPS僅0.715,OPS+108,多數時間甚至無法參與守備,卻仍背負剩餘8年、年均2910萬美元的大約,這恐怕是令巨人高層更頭疼的事,還會有誰願意承接呢?巨人推動的交易錯就在時機點掌握欠佳,假設狄佛斯他們不撿,很可能在交易大限弄到蘇亞雷斯(Eugenio Suarez)、塔克(Kyle Tucker)等,一筆充滿野心的交易,最終成為阻礙未來補強的絆腳石,巨人此時或許需要一位幫狄佛斯調整狀態的導師,多過繼續打電話詢問其他交易機會。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