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涯千安!改變打法求突破 王威晨逆勢進化黃衫隊長

【撰文・鄧心瑜】
以高超球棒控制能力為賣點,王威晨自2018年起站穩先發位置,且因上壘率高、不容易被三振等特質,幾乎擔任前段棒次,連續6年出賽數破百,是黃衫軍重要核彈頭,職業生涯第10年達成千安大成就,但自我要求相當高的王威晨並不想止步於此,持續在技術上尋求突破,攻擊型態改變有感,將滿34歲這年要逆勢再「進化」。
2016年4月29日敲出生涯首安,到今年打出第1000支安打,王威晨細數心中仍有強烈印象的安打場景,「當然是首安跟首轟,打職棒是小時候的夢想,想跟爸爸(王光輝)站在同一個舞台,首安敲出來代表是成真的開始;首轟應該沒有人跟我一樣還需要輔助判決的吧?那一場還完成0:11大逆轉;第一支再見安也滿有印象,後來才知道父子都曾在同一天敲出再見安。」從1走到1000,王威晨始終以同樣認真與負責態度面對職業生涯。
不想只打到35歲 改造身體從重訓開始
2018年,王威晨首個完整一軍賽季,出賽118場,打出164安、打擊率0.335頂尖成績,自此連續6個球季敲出百安、連5年3成以上打擊率,2023年仍有百安,不過打擊率下滑至0.272,OPS0.617更是生涯新低,認真檢視進階數據,王威晨心中警鈴大響,為了追求更長遠生涯,「改變」刻不容緩。
「從小到大攻擊模式很吃重手腕控制,但把力量都加壓在手腕上,其實對手腕磨損很重。」曾認真思考過打擊型態究竟還能幫助球隊多少年,王威晨想過可能僅打到35歲就會開始失去出賽機會,「以前的打法,如果我跑不動了、身體控制沒這麼好,也許到35歲就會被取代,但如果做出改變,或許職業生涯能走得更長、更遠。」
過往觀察隊上學長,林智勝、彭政閔、王勝偉等人之所以年過40仍可出賽,「長打」是關鍵數據,或許屆時無法場場先發,但憑著經驗與長打能力,關鍵時仍是教練團代打第一選擇,「開始詢問學長們怎麼維持,想接觸不同的訓練,發現我最缺的是重訓。」
2023年底尋找新訓練師協助,整個休賽季以更有系統化重訓訓練增加肌肉,身體改造有感,下一步是調整進攻模式,訓練師善於國外主流DRIVELINE訓練系統,改變揮棒機制,降低揮棒對手腕負擔,更幸運的是2024年中信兄弟球團招募新打擊教練丹尼爾正好來自同個訓練體系,賽季中延續同一套訓練方式將成效放至最大,該年長打率0.416寫下個人生涯次高,「丹尼爾教練確實很重要,他是相當瞭解這套模式的人,需要調整的地方可以馬上協助,加上我的想法先轉變了,可以更快跟上他的指導。」
不僅隊友、對手發現王威晨長打變多、落點更廣,產出愈來愈多拉打到右外野方向長打,轉型成「長槍」打者踏出成功第一步,「其實沒有想要打很多全壘打,對我來說還是比較困難,但希望能擊出很多深遠飛球,如果有更多二壘、三壘安打,對球隊幫助比短程安打高多了。」
全文未完,更多內容「長打的魅力 王威晨2.0未完待續」請參閱最新一期《職業棒球雜誌》(第518期)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