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該多方尋求合作,找到與世界對話的方式」-法國鋼琴家格雷爾薩默訪台記

文/MUZIK

7月14日晚間於台北誠品表演廳,台灣法國文化協會所舉辦的「仙女、夢境與舞蹈」音樂會,帶來了別出心裁的演出:由鋼琴家大衛.格雷爾薩默(David Greilsammer)精心安排曲目,以英國女性作曲家喬姬.沃德(Georgie Ward)的世界首演新曲做為正中核心,往外展開為對稱型的安排。特別的是,格雷爾薩默在演前表示,他相當喜愛台北的城市感,並且依照這份感受調整了此晚的曲目,加入了匈牙利作曲家李格悌與俄國作曲家普羅高菲夫作品,並且取消原本安排的拉威爾,讓此晚的曲目聽起來更加「現代」,用更貼近當代聽眾的世界,與台灣聽眾慶祝7月14日的「法國國慶日」。

此點也與兩日後,於16日下午在台北史坦威中心舉辦的公開大師班裡所講述的音樂想法,不謀而合。格雷爾薩默在被問起自己會與許多不同類型的音樂家或是表演藝術家合作時,背後帶著什麼樣的想法:「音樂家不該等待,而是要主動尋求多方合作方式!」像是格雷爾薩默自己就與爵士音樂家、現代舞者或是芭蕾舞者有過許多合作:「尤其像是爵士樂裡的『即興』,其實原本是古典樂的傳統,這個傳統卻在音樂教育的學院化後消失了,反而是在爵士領域裡保留了下來,也讓我學習了很多。」舉個簡單的例子,格雷爾薩默在演出莫札特鋼琴協奏曲時,都會嘗試演出自己所寫的裝飾奏,而非莫札特留下來的版本,理由相當簡單:「其實莫札特會特別寫的裝飾奏,都是為了琴藝不佳的學生所寫!相信莫札特如果到當代,一定會樂於聽到鋼琴家們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演出裝飾奏段落。」

同時,他也極度鼓勵音樂家們要演出當代作品:「演出與我們同時代的人的創作,這才是與世界對話的方式。」他指出過往的音樂家們,從巴赫、莫札特、蕭邦到李斯特等,其實沒有人會像現在一樣,特別去演出過往作曲家的作品:「他們都是演該時代的曲子,這樣才能與觀眾產生共鳴。」當然,現在的市場或許很難接受純粹的當代曲目安排,但格雷爾薩默認為可以多做一點嘗試,把一兩首現當代音樂,對照放入節目安排中,也很容易能為整體演出做出一些改變──這點其實在7月14日的演出時有明顯表現,在沃德的世界首演新作演出後,後半的曲目明顯聽起來都更「現代」了,語彙與樂感與前半截然不同,也讓當晚的音樂有著相當有趣的層次感。

對於樂曲的精巧分析,也是格雷爾薩默在大師班的教學裡,展露無遺的優點,譬如他指出不要在拉赫曼尼諾夫作品裡做出過多的「彈性速度」(rubato),因為「拉赫曼尼諾夫的樂曲鋪陳是相當宏觀龐大的,依照音符如實演奏才能展現出這樣的堆疊」;又或是他要年輕學子認真研讀史克里亞賓第四號奏鳴曲附的詩作,並且試圖在彈奏裡傳達出詩作裡的意象;還有在演出拉威爾《夜之加斯巴》的〈史卡波〉時,則是請學生想像把此首樂曲「管弦樂化」後會用哪些樂器呈現,藉此自然呈現出不同的層次。在他簡單地提示與指點下,接受指導的學子就能夠立刻展現出相當不一樣的改變,十分令人驚豔。

在被問起是否要讓孩子學習音樂時,格雷爾薩默是肯定的:「不是要讓他成為音樂家,而是讓音樂能陪伴他一輩子。」他更單純地說起音樂的優點:「音樂可以讓人生變得更快樂!」身兼指揮家與鋼琴家等多重身分的格雷爾薩默,可以說是身體力行體現了此點,在他的音樂裡,可以聽到縝密的思考,以及快樂的享受,也期待在不久地將來,還能有機會在台灣聽到他的演出。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MUZIK閱聽古典樂》

《MUZIK AIR古典音樂線上聽》

延伸閱讀

不忍了!美名嘴造謠法國第一夫人「是男人」 馬克宏夫婦跨海提告

法自曝:航母亞太巡航 南海偶遇40艘中軍艦、山東艦

Renault打造法國總統專屬SUV 低調奢華隱藏玄機

奇美音樂節首集結11把法國名琴 展現經典法式樂章

相關新聞

英國古樂指揮名家諾靈頓辭世

2021年宣布引退的英國古樂名家諾靈頓(Sir Roger Norrington),7月18日以91歲高齡逝於德文郡(Devon)。諾靈頓生前堅定追求音樂的「真實性」(authenticity),不以使用古樂器而滿足,更進一步在演奏速度和技術方面作出挑戰,例如力倡作曲家原訂的節拍器標記,反對他所謂的「現代毒藥」顫音(vibrato)——他聲稱交響樂團一般直到1930年代才開始普遍使用顫音——儘管多數評論家接受他對巴洛克及古典時期曲目的詮釋,認為他與舒茲合唱團(Schütz Choir)及倫敦古典樂團(London Classical Players)的合作前衛地揭示了原始和聲的美麗與透明度,但部分人對他詮釋的貝多芬、白遼士、華格納或馬勒卻頗有保留。

「音樂家該多方尋求合作,找到與世界對話的方式」-法國鋼琴家格雷爾薩默訪台記

7月14日晚間於台北誠品表演廳,台灣法國文化協會所舉辦的「仙女、夢境與舞蹈」音樂會,帶來了別出心裁的演出:由鋼琴家大衛.格雷爾薩默(David Greilsammer)精心安排曲目,以英國女性作曲家喬姬.沃德(Georgie Ward)的世界首演新曲做為正中核心,往外展開為對稱型的安排。特別的是,格雷爾薩默在演前表示,他相當喜愛台北的城市感,並且依照這份感受調整了此晚的曲目,加入了匈牙利作曲家李格悌與俄國作曲家普羅高菲夫作品,並且取消原本安排的拉威爾,讓此晚的曲目聽起來更加「現代」,用更貼近當代聽眾的世界,與台灣聽眾慶祝7月14日的「法國國慶日」。

繞樑三日 2025 MUZIKids兒童古典音樂節熱情落幕

臺灣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專為孩子設計的音樂慶典「 MUZIKids兒童古典音樂節」,今年於臺灣戲曲中心登場第二屆,自7月11至13日,連續三天擴大舉辦。室內售票精彩演出,由指揮家張尹芳、台北愛樂管弦樂團、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微光古樂集、台北打擊樂團、藝心弦樂四重奏等臺灣知名音樂家及團體擔綱,推出7檔共17場節目,時間安排較去年更為充裕,方便不同需求的觀眾們轉場欣賞,全數票券自三月底啟售,至六月中旬已完售6場,自7月11日演出開始之後,更憑口碑吸引約三百位觀眾陸續購票入場,最終創下總上座率高達八成的佳績。

小約翰.史特勞斯誕辰200週年 《藍色多瑙河》入太空 追上航海家

今年是小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Strauss II)誕辰200週年,作為全年紀念活動的一個環節,歐洲太空總署日前在西班牙使用巨型天線,對準目前離地球最遠的太空探測船航海家一號(Voyager 1),讓名曲《藍色多瑙河》的電波訊號以光速疾進,追上該船自1977年啟航至今、近半個世紀內前行的250億公里,一方面補足航海家一號當年所攜金唱盤上,沒有小約翰.史特勞斯作品的缺憾,且呼應了1968年庫柏力克將該曲用於《2001太空漫遊》的名場面。亦為歐洲太空總署成立50週年誌慶。

薩提逝世百年 錄音首現未面世曲目

法國知名鋼琴家Alexandre Tharaud,6月27日發行新專輯《Satie: Discoveries》,收錄了薩提生前未公開的27首作品,從俏皮的歌舞表演歌曲到極簡主義的夜曲,紀念這位作曲家7月1日的百年忌日。

政策緊縮、觀光客少 大都會歌劇院銷售下滑

隨著美國政府大力收緊入境政策,紐約觀光客數量減少,大都會歌劇院本樂季的上座率也已略呈下降:目前他們賣出了72%的位置、追平2023-24樂季的表現,但沒有達到原本預期的75%。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