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CSIS兵推…共軍若封鎖 我天然氣10天耗盡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發布兵推報告,CSIS資深顧問坎西恩指出,能源是台灣韌性最弱的一環。圖為台北港天然氣儲存碼頭。記者許正宏/攝影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發布兵推報告,CSIS資深顧問坎西恩指出,能源是台灣韌性最弱的一環。圖為台北港天然氣儲存碼頭。記者許正宏/攝影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日前發布兵推報告,模擬共軍對台灣實施海上封鎖;該報告指出,能源運輸短缺是關鍵,指台灣在被封鎖的十天內就會耗盡所有天然氣儲量;CSIS資深顧問坎西恩(Mark Cancian)指出,能源是台灣韌性最弱的一環。

CSIS七月卅一日發布兵推報告,模擬共軍海上封鎖台灣,報告指出,台灣自行生產的能源供應不大,高度仰賴能源進口;在任何情境下,台灣天然氣都會在十天內耗盡,煤炭和燃油分別會在七周和廿周後耗盡。

報告也指出,就算台灣事前對海上封鎖做好準備,天然氣儲量仍預計在第三周耗盡,能源供應降至普通狀況的七十三%;煤炭存量預計在第九周耗盡,能源供應降至廿四%;燃油存量則預計在廿一周以後耗盡,到時台灣的能源供應只剩下十七%,由核能再生能源負責供電。

至於食物存量則預計要到海上封鎖卅六周之後,才會出現短缺。

報告指出,台灣現行的政策是在二○五○年達到再生能源占比六○%至七○%的目標;報告認為,雖然這樣的作法有助於提高台灣韌性,但中間有數十年空窗期;報告也懷疑台灣能否做出這樣大規模的能源結構轉型。

報告說,台灣從煤炭和核能轉向天然氣和再生能源的政策,大幅提高台灣的能源弱點,認為台灣在擴大其他能源選項之前,應該持續運作最後一座核能發電廠。坎西恩點出,能源是台灣韌性最弱的一環,建議台灣改善能源韌性,包括延長既有的核能發電廠,同時強化電網等。

兵推結果也發現,不管是什麼樣的情境,共軍海上封鎖台灣都會造成兩邊的傷亡,就算是較溫和的情勢,傷亡數字也在約數千人左右;在升級最危急的情況中,美國將損失上百架飛機,以及數十艘戰艦;中國方面在不同情境中也會蒙受很高的損失,而且經常比美國付出更大的代價。

除了海上封鎖有很高的可能性演變成全面衝突,兵推也點出,若共軍動用軍事力量來執行海上封鎖,台灣需要美國的介入才能夠有效突圍,否則在美方沒有介入之下,中國的潛水艇和水雷足以摧毀四○%的運輸船隻;報告並認為,美國僅支援武器彈藥的「烏克蘭策略」不適合用在台灣被海上封鎖的情況上。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表示,這是民進黨政府長年錯誤能源政策的惡果,賴政府毫無止損意識,任由國安資本流失,「這不是執政,是陪葬」。

許宇甄表示,民進黨高舉「非核家園」旗幟,卻刻意忽視台灣地狹人稠、資源匱乏、四面環海、綠能不穩的現實困境,這不是理想主義,而是近乎愚行。天然氣幾乎全數經由海運輸入,台海遭到封鎖,哪怕未開戰,台灣也將陷入致命風暴。

能源政策 核能 再生能源 兵推 共軍

延伸閱讀

美智庫兵推再指能源脆弱 許宇甄:錯誤政策讓台灣陪葬賴清德

批我被美課20%關稅輸到脫褲 許宇甄:賴清德根本在賣台

確定了!國民黨公布主席選舉辦法 9月領表、10月18投票

守住關鍵戰役!傳朱立倫10月交棒 許宇甄:藍委一席不少的守護者

相關新聞

美智庫CSIS兵推…共軍若封鎖 我天然氣10天耗盡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日前發布兵推報告,模擬共軍對台灣實施海上封鎖;該報告指出,能源運輸短缺是關鍵,...

美眾議員提案 強化美台國防夥伴關係

美國聯邦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一日發布新聞稿,提到共和黨籍該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共和黨籍眾議員熊恩及民主黨籍...

管碧玲自爆海巡「已陷賒帳窘境」 沒錢付款交船求賒帳

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今天在臉書發文,斗大標題便寫下「海巡已經陷入賒帳窘境!」,她指出因為預算遭刪減,海巡署沒有錢付給造船...

美方不賣 我2027年國造「長程次音速反艦巡弋飛彈」?

國防部發布2025上半年國防產業發展條例列管軍品清單,內容披露我已研發自製有「長程次音速反艦巡弋飛彈」,由於其註明為「反...

105輪型戰車國防部擬委製500輛 裝訓部是否採購待評估

國防部發布2025上半年國防產業發展條例列管軍品清單,藉由管制軍品項目,披露研製組裝中的105公厘輪型戰車,具備有6輪轉...

海軍陸戰隊擬增購水下推進器 強化水下滲透突擊戰力

國防部發布2025年上半年國防產業發展條例列管軍品清單,內容顯示,海軍計劃擬於2028年增購28具水下推進器,配備在海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