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名字自己選」 台北動物園石虎姐妹花有名字了

台北市立動物園3月迎來一對石虎寶寶姊妹花,園方邀請各界命名,園方公布牠們「自己的名字自己選」,正式命名為「捲心蛋、捲心糕」,也延續媽媽「春捲」的家族連結,未來將野放回到山林,為域內族群帶來新希望。
動物園透過林業及自然保署署野生動物救傷收容平台,與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合作石虎保育繁殖計畫,因傷無法野放的「春捲」今年首度與雄性石虎「呆頭鵝」配對,3月22日平安誕下2隻活力滿滿的雌性石虎寶寶。
園方5月7日至10日發起「捲捲報到虎你來命名」活動,經各界踴躍提名與投票,5組候選名單出爐13日出爐,包含保育員提名「捲心蛋、捲心糕」、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捲毛、捲尾」、和泰汽車是「石全、石美」,以及虎你來提名「祥子、初華」、「喬魯諾、喬巴拿」。
最終命名交由小石虎親自「走向命運的抉擇」,5月15日凌晨3時30分小石虎們窩在麻布袋上香甜入睡, 選出陪伴牠們踏上野放旅程的名字,「捲心蛋 & 捲心糕」的名字延續自媽媽「春捲」,承載家族的連結與祝福,未來牠們將健康成長,學會捕食、學會避險,一步步成為能獨立生存的野生石虎,回到山林中,為域內族群帶來新希望。
動物園說,這對小石虎自出生起便已準備走上野放之路,保育員將人為干擾降到最低,提供原型食物(活體獵物),讓牠們在媽媽「春捲」的帶領下,真實演練野外生存技能,就連保育員也猜不到牠們每晚會在哪。
外界關注為何要持續野放石虎,園方提及石虎是臺灣僅存的原生貓科動物,然而棲地破碎化、遊蕩犬貓干擾、路殺等,都讓野外石虎的生存充滿威脅。因此在維持物種存續的同時,保護棲息地及整個生態系統,讓物種得以在野外生存和繁衍,扮演牠與生俱來的生態角色,至關重要。
園方說,每一次繁殖與野放的努力,都是為了幫助石虎族群在原棲地中,重新站穩腳步。每一隻去當天使的石虎,也都在提醒著我們現實的殘酷,我們必須持續減緩牠們在野外面臨的各種威脅,以利族群存續和拓展,期望未來,石虎能重返台灣各地的里山棲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