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班族受夠外賣 請阿姨上門做飯 更省錢了

口腹之欲或許是生活中最容易也最難被滿足的,在外打拚的人們經過工作摧殘後,總希望能好好吃上一頓飯來犒賞自己,上門做菜阿姨及外賣騎手成為撫慰打工人們五臟廟的救星。不論是找阿姨上門做飯的年輕人,還是跟著平台跑單的外送員,他們都努力在現實壓力下追求更好的生活。
忙了一上午,打工人中午該吃些什麼來滿足自己的五臟廟?外賣平台上看似五花八門的選擇讓人頭疼,既要看店家評價,又得切換App比價,好不容易吃上一頓飯,吃進的也不一定乾淨健康。不想吃外賣,又不想做飯、不會做飯或沒時間做飯,怎麼辦?愛動腦子的年輕人想到了新的解決之道——請阿姨上門做飯。
★比外賣便宜 又安心健康
每日人物報導,蘇蕊(化名)的一天是從菜刀撞擊砧板、水流刷過蔬菜、瓷碗碰撞筷勺的「白噪音」中開始的。每天早上7時,阿姨來到她上海的家準備飯菜,做好的食物可以分兩餐吃,中午當其他同事還陷在選擇障礙裡時,她可以美美地吃著三菜一湯的便當。
現在愈來愈多年輕人開始請阿姨做飯,「在北京請阿姨做飯比點外賣便宜」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有北漂女孩現身說法:「阿姨100元(人民幣,約13.7美元)一天,做一次夠兩個人吃兩頓。在北京要是不想吃預製菜,至少四、五十元一頓。除了做飯,阿姨還能簡單做些衛生,拖地掃地、刷鍋洗碗。若兩個女生合租請阿姨,費用平攤下來,比外賣便宜,又安心健康。」
報導稱,請過阿姨的人,普遍有個共識—好阿姨難找。找阿姨不外乎幾種途徑:朋友介紹,通過中介公司找,還有一些年輕人在閑魚、小紅書上發帖尋人。
同樣在上海工作的張夢夢(化名),她聘請的阿姨是從朋友那裡「繼承」來的。朋友要搬家,只好辭了阿姨,張夢夢趕緊和阿姨簽了約,「在那之前找的幾個都不合意」。
她看重與阿姨的相處,「有的阿姨會跟你吐槽上一任雇主,沒有什麼邊界感」,有的阿姨不喜歡她家裡養的貓,偶爾抨擊幾句。有些精明的阿姨會反向挑選雇主,不喜歡家裡有老人的,「口味比較刁」,青睞年輕的兩口子,「像嗷嗷待哺的羔羊,做什麼都吃」。而張夢夢經過朋友嚴選的阿姨,喜歡貓,很有職業精神,會觀察哪道菜吃少了,不滿意會直接問,下一次就改,還會上網找菜譜。
★好阿姨難找 防套路踩坑
因為好阿姨難找,大部分人還是透過中介公司找阿姨,不僅要付中介費,中間可能還要費些周折,還要防備套路和踩坑。
為了找到好阿姨,蘇蕊總結了一套方法論:找阿姨要避開晚間,這是用人的高峰期,價格不會便宜。於是她把時間段選定在早上7時到9時,「這對阿姨來說是一個外快,不影響白天正常的工作」。而找阿姨,最好從附近下手,生活在同一片區域,人員穩定,可信任度高。
選好了阿姨,接下來就是面試了。面試不能做大菜,而是要做家常菜,比如青椒肉絲,可看出刀工;又比如蛋炒飯,可看出對火候的掌控。反之,做佐料很多的大菜,「其實比較容易做得好吃」。
不少中介公司會在面試這一關使心眼,先推薦一個表現好的阿姨來面試,取得雇主信任,當簽好合同、繳完中介費後,阿姨就找藉口請辭。中介雖然承諾阿姨可換,「但後面換成怎麼樣,就不管你死活了」。
生活在天津的周周(化名)就遇到了這種套路。周周是在孕期找的阿姨,把第一任做飯好吃但有主見的阿姨換掉之後,來的阿姨烹飪水平一個不如一個。一個月後,她就中止了請阿姨上門做飯的計畫,「好的做飯阿姨就跟好男人一樣,是不在市場上流通的」。
報導指出,就算找好了阿姨,家裡多了個人,有時也會增加溝通成本,甚至像又找了份「工」打。周周覺得每周五列菜譜跟寫周報無異,還得費勁跑兩三個超市把東西買齊,敲定之後要和阿姨溝通。如果碰上很有想法的阿姨,就像工作裡匹配到無法順利配合的同事,心累翻倍。
而上門做飯的鐘點工阿姨,收入往往比住家阿姨偏低,穩定性也更低些。找她們的人多了,她們也會反向挑選客戶或者考慮漲價。年輕人也不敢提出太「過分」的要求,像健身教練大米(化名)原本只要求阿姨做低鹽低油的水煮菜,但到了後來也想變著花樣吃到更好吃的食物,這樣45元一次的費用就顯得有些「壓不住」。
★想好好吃飯 逛起菜市場
即便如此,有了阿姨做飯後,一些打工人開始找到好好吃飯的感覺,甚至開始逛菜市場。
張夢夢曾試圖使用AI列食譜,但AI需要訓練,時間一長,她發現不如自己去菜市場轉轉,也因此拓展了自己的生活圈。除此之外,她開始關注時令變化,春天吃春菜,入冬來一碗「春去冬來飯」;她甚至開始解鎖大餐,去山姆的次數也變多了,「採購一些做大餐的東西,比如烤雞和牛排之類的」。一日三餐中,她已對阿姨產生了依賴。今年她準備搬家,不敢搬遠了,怕阿姨因距離遠不來。
將做飯外包後,許多年輕人在異鄉享受起「家」的感覺。蘇蕊和阿姨合作了七個月,從一開始對於陌生人進入臥室會抗拒,到現在出門上班,也放心阿姨獨自在家打掃衛生。人與人的信任、屋子裡承載的日常,構築起她對居住地的依戀,生活不再是點個外賣糊弄過去,異地生活的漂泊感經過胃的安定逐漸扎了根。
●京東外賣強勢入局 騎手們真的埋單?
從2月官宣加入外賣市場後,京東不斷掀起話題,不但宣布100億元補貼、為騎手上社保,更與競爭對手美團隔空互嗆,一次次引發民眾對外送產業的關注。京東發送利多,創始人劉強東還親自送外賣、請外賣員吃火鍋,展現親民態度,為的就是鞏固外賣產業最關鍵的人力資源,但騎手們真的埋單嗎?
澎湃新聞報導,深夜的上海曲陽路路口,燈火通明的消夜攤位前聚攏著還沒下班的騎士。伴隨呼嘯而過的電動車風聲,眾包騎手阿龍(化名)說,「最近京東爆單了,感覺不錯。」
阿龍展示了當天在京東平台跑完31單,獲得了317元的收入,折合下來平均每單的派單收入超過十元。他說,美團、餓了麼在同等條件下,每單派單收入沒這麼高。
京東外賣的強勢入局,在騎手圈已引發震動。在接受採訪的騎手中,不少人已經嘗試過用京東跑外賣,但街頭騎手明顯數量更多的依然是藍、黃兩色(代表美團、餓了麼),代表京東的紅色十分罕見。
多數騎手對於平台選擇持觀望態度,「京東近期補貼多,但長期來看,幾家平台都差不多。」騎手阿樹(化名)坦言,「我沒打算長期跑外賣,所以京東的五險一金對我來說沒有意義,我只關心誰更賺錢。」
報導指出,之前網路傳出平台要求騎手「二選一」,但京東和美團都明確表示不限制騎手自由,並鼓勵在各平台自由接單。阿龍展示了自己同時在「美團眾包」和「達達秒送」接單的畫面,「一般都會允許幾個同時跑,哪怕真的不允許你跑,誰管得到啊。」
不過,也有一名騎手表示,有管理人員在內部群中發出通知:「不允許同時使用多個外賣平台。」
「最近從美團接到的單量少了。」阿龍抱怨說,在他看來,美團傾向於給團隊派單,對兼職(給的)機會較少,京東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他舉例說,以1公里的配送價格為例,目前京東普遍的運費價格可以達到七至八元,而餓了麼、美團普遍只有四至六元,相比之下,京東的收入會高出不少。
相對的,京東的要求也比較嚴苛,除了要求取送外賣前必須拍照留影,對送餐的時間也比美團嚴格,一旦點擊提前送達,罰款特別高。對於罰款的具體數字,不同騎手給出了50至400元的答案。
「現在去做京東的,主要是趕一波風口。」另一名騎手阿宇(化名)表示,目前京東在地圖精確度上相較美團、餓了麼有差距,「我們送外賣,地圖是要精確到小區具體哪個樓的,京東的地圖有時不準確,給跑單帶來很多麻煩。」
報導稱,實際上,許多騎手沒有選擇京東外賣的大多原因是「不習慣」,無論是地圖、系統還是送外賣的模式,不少人都更依賴原有平台,不願意進行太多改變。在收入方面,騎士們頗為認可京東近期在補貼下的投入,但長期來看,對於平台選擇仍持觀望態度。
先前京東宣布,本季將再招收不低於5萬名全職外賣員,並承諾全額、足額繳納五險一金,所有費用均由公司承擔。但實際上,多位騎士對此似乎不那麼在乎。
在不少騎士看來,五險一金並不是最急需的保障,更亟待解決的是複雜的配送系統,和「困在系統裡」的演算法和配送流程機制,例如罰款制度、配送時長、具體單價等。
在外賣產業中,騎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表示,「騎手對平台來說是資源,也是底氣,哪家能擁有更多騎手,那麼就必然在某些地區擁有更高的話語權。」
盤和林分析,現階段很多平台限制騎手工作時間,卻不提高騎手訂單收益和勞動時薪,導致騎手不得不多平台跑單,「京東如今採用了一種很聰明的辦法,那就是以社會價值角度切入市場,博取消費者好感。」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