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陽躍居鐘表重鎮 日產30萬支

湖南省衡陽市是大陸120個老工業基地之一,憑藉著民初以降打下來的工業基礎,曾經是舉足輕重的生產要地,而近年歷經人口外移後的回流,當地正在打造的鐘表產業也大放異彩,坐落於衡陽縣西渡鎮梅花村的產業園區,目前每日的生產量為30萬支表,占全球11%,相關代工產品也銷往台灣。
衡陽在民國初年就有不少工業發展,抗戰時期,上海的工廠內遷,衡陽是重要接收地,包含電機廠、熱水瓶廠、鐵工廠、搪瓷廠、紡織廠等各類工業在此蓬勃發展,涵蓋機械、化工、紡織三大工業,由於工業生產躍居全國前列,又有「小上海」之稱。中共建政後,當地進一步發展多種工業,除手表外還有變電器、鏡片、核工業等。
而兩岸分治後,大陸民間曾有「三轉一響」的說法,用作判別生活水平,所謂三轉是腳踏車、縫紉機、手表,一響則是收音機。1970年代出產於衡陽的「芙蓉牌」手表曾要價每支人民幣50元(超過當時人均每月工資),且要憑「表票」才能購買,是身分地位的象徵。
不過衡陽手表廠的榮景,受改革開放後的進口手表衝擊,在1996年停產,隨後於2007年破產,許多本地工匠,被迫離鄉前往廣東地區的製表行業謀生,直到2010年代中期才逐漸有更多在粵湘籍人才返回,籌備重振相關產業。
目前在唐靈軍等自粵返湘的當地人努力下,還有當地政府「承接沿海產業轉移」方針,眾多廣東湘籍製表行業人士返回湖南,幾年內,衡陽市衡陽縣已經在西渡鎮梅花村建成一個產業園區,名為「船山時間谷」,且產量驚人。
據了解,船山時間谷是2021年湖南省重點項目、也是全大陸唯一鐘表全產業鏈項目,由衡陽縣經濟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統規統建。
目前園區入駐企業140餘家,112家企業投產,涵蓋從表殼、表面、表帶、機芯、到成表組裝的全產業鏈,直接帶動就業4,000多人,周邊外包從業5,000餘人,2024年產值達人民幣54.3億元。園區現已具備日產手表30萬支產能,產品遠銷中東、東歐、俄羅斯、印度、東南亞、非洲等國家和地區。
現在入駐園區的南岳機芯已能自製機芯,衡陽船山時間谷鐘表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唐靈軍受訪時表示,要培養一位具備調適機芯能力的組裝人員,至少要3年以上才能達到合格,部分手表製造流程,仍無法用機器取代。
唐靈軍表示,目前有很多香港、台灣品牌產品在園區內代工,外界熟知的品牌包含卡西歐、lola rose等,還有許多歐美品牌和配件的代工。本報詢問,代工表跟自有品牌表的占比,他則說「各半」,並介紹目前園區有10幾家成表公司,銷售分布全球。據悉,目前產業園所生產的手表,外銷占比90%以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