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主變債主?澳洲智庫:發展中國家面臨中國大陸的「債務海嘯」

澳洲1家智庫近期發出最新報告警告,隨著2025年發展中國家對中國大陸的償債額攀升至歷史新高,全球最貧困的國家正面臨一場「債務海嘯」。接下來,中國大陸對發展中國家的角色將更多轉為債主而非金主。
法新社報導,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26日發布報告表示,中國大陸在2010年代透過「一帶一路」大量放貸,用於資助從非洲到南太平洋等地區的港口、鐵路、公路等基建設備。然而,如今這些新貸款已大幅減少,償還債務的金額已超過新借貸。
該智庫研究員杜克(Riley Duke)稱,發展中國家正艱難應對償還中國貸款,及其利息所帶來的海嘯式衝擊。「從現在起到本世紀末,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角色將更多轉為債主,而非金主。」
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依世界銀行(World Bank)數據估算,2025年,開發中國家預計得向中國償還35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490億元)的債務,其中220億美元(約台幣6,578億元)將由全球最貧窮的75個國家償還,使其醫療和教育支出面臨風險。
杜克指,鑑於上述數據,中國大陸的淨貸款地位已迅速發生根本轉變,從淨提供融資(貸款金額超過還款)轉為淨流失,即還款金額超過放貸。
報告指出,這種不斷加劇的償債壓力,正對發展中國家的公共財政支出構成威脅,影響其在醫療、教育及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投資能力。報告也質疑,在美國削減對外援助的當下,北京是否可能藉這些債務在地緣政治上施加影響。不過該智庫發現,中國大陸目前已顯著減少對外放貸,發展中國家償還的債務金額已超出所獲得的新貸款。
法新社指,報告還發現,儘管整體對外貸款下降,但中國仍對兩大領域持續提供大量貸款,一類是宏都拉斯與所羅門群島等與台灣斷交後改承認北京的國家,獲得大筆新貸款;另一類是印尼與巴西的資源豐富國家,大陸近年來與其簽署新貸款協議,以確保電池金屬和其它關鍵礦產的供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